专家:中国对经济增速放缓容忍超预期 注重质量
中新7月2日电 香港《大公报》2日刊文援引多位专家观点表示,新领导层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不能简单以GDP选干部如何在确保不出现大的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去调结构?使中国在能承受的阵痛压力范围内推进结构调整攻坚战,就成为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选择,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火候和力度,这也是考验*府胆识和能力的棘手局面。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注意到,直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六月份在加州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答案露出水面。习近平表示,把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调低了,因为希望通过压低增长率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并没有对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硬性要求,相反,在如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发展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府准备改进选拔干部的考核方法和手段,习近平近日公开指出,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对此,野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此番论点对于地方*府而言明显是一个重要信号,确认中国*府将愿意容忍经济增速的放缓,以降低风险并提升民众福利。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也正因为如此,为了避免在今后继续出现*府投资干扰社会投资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对李克强最为关注的城镇化发展规划,正在抓紧时间进行修改与完善,目的就是避免被地方*府误读,引发*府投资过度、*府投资冲击其他投资的现象。经济学家们显然非常赞成上述思路。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表示,不赞成*府看到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就急急忙忙出台刺激*策。经济应该靠市场力量自我复苏,光靠强烈刺激可暂时逆转,但无法持续。 因为在结构问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光靠刺激只有短功,没有长效,也会让不平衡的问题加剧。 在学者讨论是否出台刺激*策时,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刺激*策应该进行准确定义,所谓 不出台刺激*策 应该是指那种以基建投资主导的刺激*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财*投资刺激*策都不出台。她认为,国家应该在财*支出上增加教育、卫生和养老金投入,尽管这比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见效慢,但没有副作用。 很高兴看到不再大搞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来刺激经济,而是更注重民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