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雪动脉网
无论在什么领域的投资中,经纬中国都是极具个性的存在。在互联网产业中,经纬打破传统美元基金的既有玩法,不用狙击手打法,而是广泛覆盖产业,并启用多元背景的投资团队。这些在当时特立独行的打法让其在互联网领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和声望,也让经纬更有勇气和实力在其他赛道押注。
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曾表示,过去聚焦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成功与财富,让经纬今天更加勇往直前,敢于去投一些更加能振奋人心的行业,比如新药研发、航空航天、硬科技等。同时,他把这些前沿投资最终的失败想成是大概率事件,把资本上的成功看作小概率事件。因为在其他行业出众的投资业绩,让经纬有底气去承受在前沿探索上的失败。
这是近年来经纬少有地透露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野心。但其实,从经纬中国成立的第一天就已经在看医疗。经纬投资的企业分布在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和诊断、创新药、医疗服务这四个细分领域中。
今年在香港上市的沛嘉是经纬从A轮就投资的早期项目。公司在上个月也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然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沛嘉在产业中多年的勤奋耕耘。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在布局生物医疗赛道的同时,经纬90人的投后团队也在努力提供更全面细致的增值服务,在招聘、政府关系、紧急医疗等领域尽全力去帮助和支持创业者。
对于创投圈来说,经纬中国本身就是创新的代名词。外界对它投资的期待并不仅仅停留在募资级别、回报率等层面,大家还期待经纬能够走在市场的前面。在医疗这个领域,经纬中国如何做到敢为人先?动脉网尝试解析经纬在医疗投资上是怎样做到“一样的给钱,不一样的酷”。
向医疗细分纵深挺进
医疗是经纬中国不断加注的领域。纵观这家投资机构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可以发现其投资案例覆盖了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和诊断、创新药、医疗服务四大领域,投资企业数量超过75家。
多年来,经纬中国在医疗领域覆盖的细分赛道越来越广,在医疗产业链从药物研发到医患连接的多个环节中,经纬都撒下了种子。从投资的额度来看,金额在不断递增。
翻开经纬中国年的总结,新投资类型中,医疗占到了15%。而在年,经纬中国新投的事件中,医疗的比例大幅攀升,已经占到了35%左右,可见经纬对医疗的看好。
经纬为什么在医疗领域越走越深,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喻志云表示:“经纬中国作为一家综合基金,从成立第一天起就从上到下对医疗投资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张颖是学化学出身的,他穿过白大褂、养过小白鼠、会提取DNA、研究过多发性硬化症。”
而近年来,经纬加注最多的领域就是创新药。从年开始,公开数据显示,其在创新药领域保持每年投4-5家的节奏,共投资了10+家创新药企业。
多年来,经纬中国一直最偏好的领域是数字医疗。在投资的超过60家医疗企业中,数字医疗的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总数量超过30家。从到年间,数字医疗从高潮到低谷再到进入调整期,如此始终如一地投资数字医疗的机构全行业恐怕只有它一家。
为什么经纬会持续看好数字医疗?或许是数字医疗这个领域和经纬曾大获成功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经纬把数字医疗看作是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的赛道,所谓超额回报,就是在持续成长的行业中找到持续增长的企业,两者叠加获得超额回报。
此外,在医疗器械领域中,经纬中国打法成熟稳健,虽然落子不多,但投出了多个业内龙头企业。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经纬投资了体检、家庭医生、口腔、康复等多个赛道的头部企业。
经纬中国医疗服务领域投资案例(数据来自动脉橙数据库表中只记录经纬中国首次投资轮次”)
从轮次来看,作为一家早期机构,经纬投资的轮次大多都是B轮之前的天使轮、A轮,投资金额多在千万元级别,坚持早期且支持力度较大,这在行业中是比较少见的。
数字医疗投资:最看中效率提升
数据来自动脉橙数据库表中只记录经纬中国首次投资轮次
经纬的医疗布局中,最为醒目的就是对数字医疗的投资。
数字医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相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投资来说,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判断数字化改造医疗行业过程中的难度和未来的天花板,数字医疗领域投资的难度并不小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
在数字医疗领域,经纬中国在早期发现并投资了新氧、更美、智云健康、太美医疗、药研社、微脉、诺信创联等国内数字医疗领域内的领先企业。
从投资案例分布来看,经纬中国投资的数字医疗企业几乎渗透到医疗的每一个细分场景中,涉及了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等诸多赛道。
在看似广泛零散的分布背后,经纬中国对于数字医疗投资其实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经纬发布的《总值6万亿元的医疗产业链,新医疗服务的机会与象限迁移》一文中,经纬中国副总裁孙凌皓提出“新医疗服务”重新定义数字医疗,将数字医疗服务主体分为保险、医疗机构、药店、药企四个象限,经纬医疗投资团队围绕四个象限,寻找通过技术提升行业效率的企业。
而在投资标准中,孙凌皓提到,经纬一般会从三点来思考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