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这种表现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1#

封面摄影:柳迎春老师

第一次吐槽

最近接连遭遇了转发专业文章风波,被说成是恶意转发,难不成说转发专业知识还有好与坏之分?我看是脑子进水了,看来人心之善恶,不在于学历,不在于你所从事的职业,不在于你的处境,而在于那颗心。

医学无国界,知识想必也是如此,仅允许一家之言?一统江湖,唯我是尊?

我想对于专业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未必不是好事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还是继续学习吧,能让人心静。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这种表现你见过吗?

曹笃

重庆医院神经内科

运动神经元病是(motorneurondisease,MND)是神经科经典的变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及延髓麻痹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是一种导致肌无力、残疾和最终死亡的持续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不能治愈。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最为常见。著名的纽约洋基棒球队球员LouGehrig罹患该病后,ALS也被称为LouGehrig病。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后,以电生理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而诊断。然而ALS的头颅MRI表现你知道吗?

病例:患者男性,男,60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3个月”于年6月7日入院。主要表现为缓慢起病的四肢无力伴萎缩,右侧重于左侧,伴有肌肉跳动和起床翻身困难。不伴肢体麻木疼痛,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右侧肢体远端肌力IV级,左侧肢体远端肌力IV+级,双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明显萎缩,右侧肱二头肌可见肉跳。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双侧Hoffman征(+),双侧踝阵挛(+)。

入院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象、血脂、血糖、肝肾功均未见异常。癌谱、血清免疫蛋白电泳、血清蛋白固定电泳及血清λ轻链检查均未见异常。副肿瘤神经抗体10项阴性。胸腹及盆腔增强CT扫描未见异常。颈椎MRI:C3-7椎间盘膨出。胸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双侧额叶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双侧皮质脊髓束DWI信号增高(图1)。NCV: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正常;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波幅轻度降低,末端潜伏期及传导速度正常;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明显降低、末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稍减慢;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双侧胫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均正常,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正常。双侧正中神经、右侧尺神经及左侧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正常;左侧尺神经、右侧腓总神经及双侧胫神经F波出现率及潜伏期均正常。EMG:双侧胫前肌、拇短展肌及右侧T10、T11脊旁肌神经源性损害。

出院后口服力鲁唑,年12月20日随访:患者因不适自行停用利鲁唑,现患者四肢无力进一步加重,卧床并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呼吸困难。

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图1:头颅MRI平扫,可见从双侧额叶中央前回至大脑脚对称的皮质脊髓束异常信号,病灶为T2、FLAIR及DWI序列高信号,T1序列低信号,以FLAIR序列显示病灶最为明显。

讨论: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慢性、隐匿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伴萎缩,右侧重于左侧,伴有肌肉跳动。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提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结合以上特点,临床初步诊断考虑为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可能性大,后经头颅MRI及电生理检查确诊为ALS。而神经科的变性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排除其他可能病因。该患者存在肯定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为了排除颅内及颈椎的病变,我们安排了头颅及颈椎MRI检查。结果头颅MRI发现了对称的皮质脊髓束损害。复习可以累及皮质脊髓束的疾病谱,其中第一个病因就是ALS。既往我们在工作中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