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学院你的牙龈在向你求救 http://www.xssykj.com/jbfl/10305.html药源性糖代谢紊乱是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是在诱发药物停用后,血糖通常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改善。
药源性高血糖(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般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后(24h内)血糖迅速升高,药物停用后血糖很快恢复(多在停药后48h恢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引起胰岛素抵抗,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而且午餐和晚餐后血糖更高,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是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后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抗精神病类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35%~40%,这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本身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特别是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明显引起患者的体质量增加,血糖、血脂升高。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奥氮平对5-HTA受体亲和力强,故而升血糖作用较大;而新型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小,因此不易引发血糖异常。
烟酸
烟酸引起血糖的升高是暂时的,血糖升高的幅度较小。在已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烟酸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在血糖原本正常的个体,烟酸不易引起血糖升高。烟酸引起血糖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也与其产品剂型有关,速效型和缓释型烟酸可能引起血糖升高,但长效型烟酸衍生物能够改善糖代谢。
干扰素α
干扰素α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慢性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症和肿瘤等。文献报告干扰素α治疗后,诱发胰岛细胞抗体或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生成,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使患者发生糖尿病(1型)。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与孕激素,其对糖耐量的影响与剂量相关,通常停药后糖耐量即可恢复正常。左炔诺孕酮对糖代谢影响最明显,甲地孕酮则影响不大。大剂量的口服避孕药更易导致血糖异常,而小剂量的口服避孕药物对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影响不大。
噻嗪类利尿药
有报道在噻嗪类利尿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为30%。高血糖很少在用药后立即发生。该类药物诱发高血糖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发生高血糖的可能性越大。
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抑制胰岛素分泌与释放,严重时可以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β受体阻滞药不仅引起高血糖,还可引起低血糖。
β受体激动药
β受体兴奋后虽然增加胰岛素分泌,但同时增加肝糖和脂肪分解,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大剂量静脉注射沙丁胺醇(舒喘灵)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口服特布他林(间羟舒喘宁)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钙通道阻滞药
有研究结果显示维拉帕米(异搏定)通过抑制胰高糖素的释放,增加肝脏葡萄糖的摄取,能够改善糖耐量。而另一些研究发现治疗剂量的维拉帕米可引起高血糖。硝苯地平(心痛定)和地尔硫(硫氮唑酮)对糖代谢影响较小。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一般不引起严重高血糖。
其他诱发高血糖的药物
包括:苯妥英、甲状腺激素、锂剂、左旋多巴、门冬酰胺酶(抗肿瘤药物)、茶碱、异烟肼(雷米封)、乙酰唑胺、吗啡、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利福平、吲哚美辛(消炎痛)、氯氮(利眠宁)、多沙普仑(中枢兴奋药)、阿莫沙平(抗抑郁药)、胺碘酮、奥曲肽(善得定)等。
药源性低血糖
药源性低血糖,较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在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药源性低血糖的危险更大。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文献报道,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中的加替沙星可能诱发低血糖。其他抗菌药物引起低血糖的报道较少。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
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很少引起低血糖。但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的个体,大剂量的水杨酸盐可能诱发低血糖,通常见于日剂量高达4-6g/d时(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β受体阻滞药
文献报道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个体都会引起严重低血糖,且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
β2受体激动药
临床在β2受体激动药抑制宫缩的治疗过程中,孕妇与新生儿都可出现低血糖,而且低血糖可能反复发生,程度较重。
乙醇
乙醇是引发低血糖常见的原因。可见于长期饮酒者,也可见于偶尔饮用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糖尿病患者使用卡托普利可能出现低血糖,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后,可以减少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纤维酸衍生物
氯贝特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高糖素分泌,引起血糖下降。苯扎贝特(必降脂)和非诺贝特(力平之)有类似降低血糖作用。吉非罗齐(诺衡)则可能升高血糖。
其他诱发低血糖的药物
其他诱发低血糖的药物包括:奎宁、利多卡因、奎尼丁、哌唑嗪、锂剂、四环素、甲苯达唑(驱肠虫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参考文献
[1]蔡晓频,杨文英.药源性糖代谢紊乱[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8(4):-.
[2]杨晓晖,吴淑馨.张力药源性糖代谢紊乱国外研究最新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3(2):-.
[3]母义明,郭代红.临床药物治疗学内分泌代谢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郑武娟医院药师。
来源:《中国药房》网络版年6月第2期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