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该为孩子打造无忧无虑
TUhjnbcbe - 2023/3/24 19:57:00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完全幸福无忧的童年,但是我们真的能够一直保护我们的孩子免于烦恼、失望和受伤害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Mothertells妈妈讲述

记得有一年深秋,树叶已经*了,我们站在一家公墓里一个新挖好的墓旁,掘土并覆上我叔叔的棺木。我很难过,因为我叔叔上了年纪,生活幸福美满却去世了。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也带着我当时10个月大的女儿一块参加了这次葬礼,但我的几个朋友却很不理解:葬礼上带着一个小孩子?难道她不会被亲人脸上的眼泪吓到吗?难道不应该避免让这么小的她看到他人的忧伤吗?但是,我有时也很疑惑,保护孩子,避免她受到任何痛苦、失望、烦恼和挫折是我作为妈妈的工作和责任吗?真的能做到吗?这样做真的是在对孩子好吗?——冉冉,2岁孩子的妈妈

作为成人,我们可以争论。平稳的、没有风险的生活到底值不值得追求,我们可以积极消除生活中的障碍,也可以不予理会。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从明亮快乐的粉红色到痛苦难受的深黑色,一揽子的事儿,可能都包含在内。

可话虽这样说,当我们一旦做了父母,还是会将自己定位成孩子身心的强悍守卫者:我们改造我们的住房,将楼梯安上护栏,把抽屉进行安全升级,在桌角贴上防撞贴。若孩子晚上需要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睡眠,会花上几周的时间,来习惯早起送孩子去幼儿园。我们把各种担心留给自己,期望给孩子打造一个美好、快乐、平安、幸福、无风险的童年。

但在这当中,我们会有低估孩子的遗憾,因为当我们想为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时,孩子却具备了开疆破土的本能。我们会心存矛盾,因为我们总是想要孩子平安、自由,又期待让他们能够具备冒险精神。其中的遗憾和矛盾如何调和,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4个问题中找找线索吧!

摔倒在柔软的地上

在游乐场,铺上体育场那样的软地面真的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吗?英国冒险研究家大卫·鲍尔发现,这其实并不安全:如果孩子们认为他们会轻轻地摔倒,那他们可能就更容易高估自己的力量。英国和澳大利亚引进了柔软的地板铺在游乐场后,孩子骨折的数量却并没有减少。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是让孩子能够学会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保护。

过度保护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安全感缺乏,也会逐渐丧失探索的乐趣。父母总是认为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是自己的责任,却忽略了万无一失的背后。其实,已经妨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有危机防御和处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要人为地限制他。

失望、愤怒等这些生活中看似比较负面的感受,原本就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需要教给孩子正确面对的方法,这会让孩子在日后的成长路程中,迅速从这种情绪中挣脱出来。

我们能避免孩子遭受负面情绪吗?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都会承认,孩子是在摔倒和淤青中逐渐学会了跑、学会了骑车。然而涉及孩子的精神情感,比如失望和苦恼,虽然会有些复杂,其实也跟玩耍受伤一样,也一定是孩子长大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

德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凯勒认为:父母们不让孩子受挫折,以及总是立即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会演变成向你索取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她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文化不同,童年也不一样。在西方国家,人们很注重‘我’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也有这样的趋势:每个老师都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孩子,以促进个体发展。从早上开始每个孩子就开始被问到‘怎么样、想要什么’等关怀备至的问题了。”

但是凯勒在非洲喀麦隆乡下研究了成长之后发现:“那里的小孩子会有很多体力活要做,但确实也积攒了不少实用的生活经验和积极应对的内心财富。这不仅不是负担,还是自信的来源。”

但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教育风格中,生活中的失望、愤怒等这些看似比较负面的感受,原本就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需要教给孩子正确面对的方法,这会让孩子在日后的成长路程中,迅速从负面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我们要为孩子做任何事吗?

我们在出行前,带上孩子最重要的玩具,这样之后他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可以逗逗他。我们确保孩子知道我们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我们可以帮他排忧解难,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和他共同承受失望、感受遗憾,我们就在他身边,而不是对他不管不顾。这些都可以通过温柔耐心的解释来实现。

但是以上并不是说我们要为孩子做所有事,也不是说我们需要坚定地为孩子扫清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其实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需要在自我影响力方面支持孩子、给孩子树立信心。

美国科学家也为此做过一项实验:第一次实验孩子们被要求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第二次实验时则是给他们一些符合年龄的任务,尽管如此,得到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第一轮任务的挫败,使得孩子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人们可能无法应对不幸,因为他们小时候就很不幸。孩子们在经历成功、幸福、支持、尊重以及获得话语权后,才能积累相关的经验,这才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挑战应做的最好准备。

我们是否需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完美?

美国的一位博主朱莉亚曾在她的博文中叙述道:有时候我4岁的女儿看着架子上五彩缤纷的药片会很羡慕地问:“妈妈,我长大了能得到这些吗?”我当然不希望孩子生病、吃药。但是我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多年,其他症状还能够忍受,但是时常袭来的四肢麻木,让我非常难受。我勇敢地与艰难的命运抗争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毫不避讳地跟孩子说出我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孩子,妈妈没事儿,很快就会好。因为我相信,我越勇敢、越乐观地面对命运和孩子,我的害怕才会越来越少,孩子的害怕也会越来越少。”就是基于这样的心态,这个生了病的、随时可能离开人世的妈妈和女儿挨过了一天又一天。

朱莉亚的例子很好地回答了“童年与痛苦”这一问题。因为她证明了,孩子是否感到幸福和受保护,不仅取决于他们是否和健康的父母一起健康长大,是10个月就被送去托儿所,还是直到5岁了还待在家里;是生活在宁静的乡下,还是在高楼大厦的都市居住、成长。而更取决于是否有人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敞开心扉,既不过分小心地照料他们,也不给他们施加他们无法承受的负担和责任。如此,其实孩子今后就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该为孩子打造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