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人体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疾病。
磁共振检查利用强磁场及射频信号作用于人体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对信号处理重建出人体三维结构影像,与传统X光检查相比,磁共振检查不需要使用X光辐射,比较安全。
磁共振检查用于诊断脑部、胸腹部、骨关节、脊柱等各个部位的疾病,如肿瘤、炎症、出血、损伤等。
患者需要脱掉金属物品和衣物,然后躺在磁共振扫描机的检查床上,整个检查过程需要25-45分钟,期间磁共振扫描机会发出一些嗡嗡的声音,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要向医生报告有无金属植入物、有无植入心脏起搏器等,以避免被磁场干扰,患者还需要坚持空腹状态,以确保检查效果。
01为何有些医生不提倡做“磁共振检查”?多数人或许还蒙在鼓里
1.金属植入物:对于患有金属植入物的病人,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由于磁共振检查可能对植入物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可能要求这类患者不要接受磁共振检查。
2.怀孕女性:目前没有充分的研究资料证明磁共振对于怀孕妇女是否有危害,因此在怀孕期间,为了避免对胚胎产生潜在的影响,医生一般不会推荐磁共振检查。
3.病人的全身状态:磁共振扫描需要患者在狭窄的空间内保持不动,这对于一些患有焦虑症、晕厥症等心理或生理问题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查。
4.高度敏感、强烈情绪或心理障碍患者:由于磁共振检查需要患者保持完全静止,所以一些具有高度敏感、强烈情绪或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能无法保持镇静,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发生情绪不稳、抽搐等症状。
磁共振检查虽然非常准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请事先告诉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现在的身体情况,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02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脑肿瘤、白质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脊髓白质病变)等。
2.骨骼及软组织病变:如骨折、软骨损伤、韧带损伤、肌肉损伤、关节疾病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心脏功能障碍等。
4.腹部疾病:如胰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盆腔疾病等。
5.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增生等。
6.肿瘤: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查体内的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并更加准确地评估瘤体是否有侵蚀周围组织或器官的情况。
7.血管疾病:如动脉瘤、静脉曲张。
03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通知医生有关过去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要保证身体清洁卫生,尽量避免使用香水、化妆品等带有金属物质的物品。
3.由于磁共振检查会发出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因此需要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耳环、皮带等,更衣时可以换纯棉衣服,因为其他合成物质含有金属基质。
4.如果患有心脏病、心律不齐、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等,应告知医生并请医生作判断。
5.如果患有严重的眼疾或近视,建议配合医生要求戴眼罩,协助进行眼部保护。
6.对于孕妇来说,由于磁共振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清楚,建议在怀孕中与医生商讨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
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医院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