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
很多麻醉药都没解药!
想组个麻醉药CP挺难的!
今天向大家介绍
全麻药中的一组CP!
“*”药与“解”药
你猜!
对外科来说
麻醉让外科手术从野蛮走向科学
不过,也不是有了麻醉,
什么事就都解决了
19世纪全身麻醉刚出现那会,
就有遇到个大难题
外科医生希望
做腹部和胸部的手术时
病人的肌肉松弛一些
而麻醉医生仅有的办法就是
使用大量的镇静类麻醉药
达到一个“深麻醉”状态
风险极高及副作用大
因为那时并没有
让外科医生惦记
麻醉医生发愁的
肌肉松弛特效药
抱歉,19世纪是真没有!
幸运的是,
多年后,
从亚马逊部落的*箭上
提取到了一种*药。
只要在小小的箭头上蘸上这种*药,
放进吹箭筒里面,
箭头轻微蹭破猎物的皮肉,
猎物就会快速倒地,
两三小时动弹不得,
甚至死亡。
当时
西班牙人意图征服亚马逊这片土地,
但大部分*队都败在了这小小的*箭上。
中箭的士兵就像那些猎物一样,
有的很快就被杀死,
另一些则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就是恐怖地
清醒着不能呼吸!
这些带着痛苦的死亡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
于是,
很多人就研究起了*箭上的*药。
最重要的就是CharlesWaterton
在年进行的“三驴试验”。
他用*箭分别刺伤三只驴的腿。
第一只驴很快就中*了,
12分钟之后就死了,
说明箭*真的很*。
第二只驴,
他们刺伤后
很快就在伤口近端绑了一条止血带,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操作,
让它继续活动了个把小时,
而且没有任何中*症状。
后来,
他们解开了带子,
很快第二只驴也死了。
最后,
他们在第三只驴中*后,
快速给它做了气管切开,
用风箱呼吸空气。
就这样过了几个小时候,
这只驴晃来晃脑袋,
神奇地站了起来,
就这样又活了25年。
“三驴试验”证明了
箭*是让中*者全身肌肉无力,
呼吸肌瘫痪,
导致窒息缺氧而死,
最特别的是,
这种作用是暂时的,
不用什么解药,
等它的药性过去了,
一切就都没事了。
虽然发现了肌松松弛药
但最先应用的并不是在手术麻醉
勇于探索的医生们
开始尝试用它来治疗
一些严重肌肉痉挛等疾病。
一个叫做RichardGill的美国人。
他不幸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
开始频繁的出现肌肉痉挛,
只能用箭*来缓解肌肉痉挛。
但当时的箭*又极为短缺,
这种不得已的情形
让他毅然决然地前往厄瓜多尔的丛林
寻找*药。
在经受了5个多月丛林的严酷考验后,
他收集到了12公斤的箭*,
并把它们带回美国。
最终,
化学家们从中提取出了箭*的原料,
也就是著名的筒箭*碱。
筒箭*碱的大量出现,
使得人们有可能探索其在医学中的不同用途。
年初,
加拿大的麻醉医生HaroldGriffith
第一次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了筒箭*碱,
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实现了
在“浅麻醉”下的肌肉松弛,
这种方式在那一刻之前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
恰巧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项技术并未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后来,
英国的麻醉医生RobertMacintosh
在受邀访问西班牙时,
提出了这种新技术,
并且用它成功完成了
一例腹部巨大肿瘤的手术。
术中,
台上高兴坏了的外科医生
反复提起松弛的肌肉,
震惊了全场。
不过,
筒箭*碱在麻醉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它很快就被其他改良的肌松药所代替,
包括:琥珀胆碱、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
米库氯胺、罗库溴铵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肌松药
临床上有些已经不使用了,
但可以说,
每一种肌松药至少在某一方面
都超越了前身或有所改进。
比如,
现在大家广泛使用的罗库溴铵,
相较于之前任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
他的起效都更加迅速,
甚至足以媲美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
这太难得了!
因为,
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
通常和效能呈反比,
需要使用大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才能缩短起效时间。
但这就需要以更大的副作用为代价。
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临床的罗库溴铵,
正是人们研究了数百种化合物后,
兼顾了起效时间和效能强弱之后的结晶。
在临床剂量下,
罗库溴铵起效足够快,
持续时间不长,
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心血管的副作用。
在临床非常受欢迎!
随着特异性拮抗剂舒更葡糖钠
(sugammadex)的上市,
罗库溴铵似乎接近完美了。
“*”药与“解”药
组了真正的CP
通过化学隔离的方式
直接包裹罗库溴铵,使其失活,
达到消除术后“肌松残余”的作用。
而且,
舒更葡糖钠还能拮抗
罗库溴铵深度的肌松状态,
比如深肌松下的腹腔镜手术,神经外科手术
也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处理
诱导插管时的一些紧急情况。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
肌松药发展到罗库溴铵
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了,
结合舒更葡糖钠拮抗使用,
能够满足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外科需求了。
相信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的组合
能为更多重大手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