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2010年企业债发行主体多元化融资功能增强
TUhjnbcbe - 2020/8/3 10:52:00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2010年企业债发行主体多元化融资功能增强


,回首2010年,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多数债券品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企业债的表现更是值得一提。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证企业债指数收报143.45点,较2009年末上涨约7%,企业债收益也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受到许多投资机构的好评。


创新品种更加丰富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发行182只企业债券,较2009年的190只略有减少。同时,2010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为3586亿元,较2009年的4252亿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对此,中信建投证券债券部分析师罗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品种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因为受国家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据罗毅介绍,2010年企业债市场的一大变化就是,发行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大型央企、地方大型国企、地方城投公司,也有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有力地支持了各类型企业的发展。2010年2月和4月,国家电公司相继发行300亿元和100亿元企业债券;2010年8月,中石油成功发行200亿元的企业债券,其中10年期品种发行利率仅为3.95%,这是中石油继其股份公司在2003年、2006年发行企业债券后重新登陆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凸现了企业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与此同时,第三方担保、无担保、质押抵押担保等品种迅速发展。其中无担保债券发展迅速,占比最大。截至2010年12月28日,无担保债券发行规模达1560亿元,占发行总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29.20%上升到2010年的45.77%;发行期数也达56期,占总发行期数的比重从2009年的22.11%上升到2010年的32.56%。"这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日益市场化和更加成熟。"罗毅说。


此外,宏源证券研究所的分析师武洪波认为,2010年债市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大盘转债的上市。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可转换债券一共650亿元的发行规模,大大增加了可转债市场的存量。同时,大盘转债流动性较好和回报稳健的特点受到了资金的青睐,中行转债的下申购资金冻结量达到1.69万亿元,而工行转债的下申购资金冻结量甚至达到了创纪录的2.56万亿元,中行转债和工行转债的中签率分别为1.69%和0.82%,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由于可转债的申购资金占用时间较短,收益稳定性高,所以转债下申购对保守型投资者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2010年8月27日,中国第一只市*项目建设债券品种正式面世。截至目前,已有12只市*项目建设债券发行。"市*项目建设债是主管部门在近年来核准的城投债的基础上,根据该类债券资金用于市*建设特点有选择地推出的,由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具有超前性、集中投入等特点,其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债券融资总部负责人代旭认为,市*项目建设债券的推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有效、可调、可控的新融资渠道,将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从企业债品种来看,固定利率以及含权品种仍是占最大比例的主流品种,但可以看到,提前偿还和浮动利率品种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其中,2010年的提前偿还品种多达35只,较2009年的23只增长50%以上;2010年的浮动利率品种达到6只,而2009年仅为1只。


发行规模将平稳增长


新年伊始,企业债市场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在圆满结束2010年金融债发行计划之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日前正式启动了2011年的发债计划。据悉,该行将于2011年1月7日,招标发行2011年第一期3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债券150亿元;首场招标结束后,该行有权追加发行总量不超过50亿元的当期债券。同一天,农发行还将招标发行2011年第二期5年期浮动利率债券100亿元;首场招标结束后,该行有权追加发行总量不超过50亿元的当期债券。


从农发行紧凑的发债安排可以看出,在2011年货币*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背景下,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罗毅认为,一些重大投资项目仍将继续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也为城投类公司在新的起点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提供了条件,因此2011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


"企业债市场的创新品种将逐步增加。"代旭认为,一方面,很多大型优质企业因部分条件限制无法公开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存在一大批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投资需求日渐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市场上的债券品种已难以满足其投资规模和个性化的需求,这都预示着中国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有望推出。


在企业债券中,可转债也值得关注。武洪波认为,从现有拟发行转债的规模来看,一共有10家大约360亿元左右的待发行存量。其中,中国石化230亿元的发行规模最大,中鼎股份3亿元的规模最小。总体来看大盘和中小盘品种并存,使得投资人有较多的选择。从行业上看,有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化工、工业机械、电力等行业,在转债扩容的形势下,行业配置也成为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可转债的需求依然旺盛,除了持有人结构不断丰富的原因外,新转债基金也开始大规模地发行。"总体来看,参与转债打新应谨慎,需要多参考其打新条款和大股东配售意愿。"武洪波认为,尽管如此,诸如中石化等大盘转债,机构投资者可积极参加配售,总体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对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表现,代旭认为,2010年四季度央行连续两次加息之后,市场对此已有相当程度的预期,因此货币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年企业债发行主体多元化融资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