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打蛇打七寸EBV易被中和及融合抑制
TUhjnbcbe - 2025/4/26 17:48:00

撰文

TourBright

EBV(Epstein-BarrVirus,爱波斯坦-巴尔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是造成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种B细胞淋巴瘤(如:伯基特和霍奇金淋巴瘤)和上皮细胞癌(如:鼻咽癌、胃癌)的主要病原。EBV在成年人中几乎无处不在,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器官和骨髓移植者或其他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病人,EBV可能造成淋巴瘤。此外,EBV还可以引起多发性硬化症。但是,至今尚未有针对EBV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能获批上市。虽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已经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使用,但是EBV和HCMV(humancytomegalovirus,人巨细胞病毒)的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infection)仍时有发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无法对预防性疫苗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因此,应用单克隆抗体的被动免疫预防可能是阻断EBV感染不可或缺的方案。

EBV的感染需要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内体膜的融合,而组成EBV膜融合机器的是一组病毒糖蛋白,包括gH/gL或gH/gL/gp42。EBV的gH/gL可以结合上皮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A2(EphA2)和整合素,而EBV的gp42可以结合B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以往,已有一些与gH/gL或gH/gL/gp42互作的单克隆抗体表现出对EBV感染上皮细胞及B细胞的中和、封阻作用,例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JardetzkyTS实验室鉴定的单克隆抗体CL40、CL59和E1D1,华盛顿大学McGuireAT实验室鉴定的单抗AMMO1,清华大学张林琦实验室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实验室鉴定的单抗1D8等。但是,靶向EBVgH/gL的单抗到底是如何发挥了中和EBV感染、阻断EBV与细胞融合的作用的呢?EBVgH/gL上有哪些表位区段是容易被抗体中和、封阻的呢?

近日,IH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NIAID)的CohenJI教授和JoyceMG教授合作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Epstein-BarrvirusgH/gLhasmultiplesitesofvulnerabilityforvirusneutralizationandfusioninhibition,综合运用多种血清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手段和人源化小鼠攻毒模型,系统揭示了EBVgH/gL上易被中和、易被融合抑制的表位结构信息,为理解EBV对细胞的入侵感染、开发预防或治疗性疫苗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首先,作者从美国沃伦·马格努森临床中心得到2位EBV感染恢复期患者的外周血,这些外周血对于EBV感染B细胞和上皮细胞都有很高的中和滴度。作者利用荧光标记的gH/gL探针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对EBVgH/gL特异识别的B细胞,扩增测得免疫球蛋白的序列,表达产生了6个可以特异结合gH/gL以及gH/gL/gp42的单克隆抗体(A7、B10、C2、C5、F7和F8)。

接下来,作者利用表达GFP的EBV病毒验证这些单抗是否能中和EBV对上皮细胞和B细胞的感染,发现单抗B10、C2、A7中和EBV感染B细胞的能力最强,而单抗B10、E1D1、F7、C5中和EBV感染上皮细胞的能力最强。又由于gH/gL和gB是EBV与细胞膜融合的核心融合蛋白机器,作者利用一个基于荧光素酶的细胞-细胞融合试验(aluciferase-basedcell-cellfusionassay)评价了这6个单抗抑制病毒融合的能力,发现C2、B10和C5阻断EBV与B细胞融合的能力最强,而B10、C5和F7阻断EBV与上皮细胞融合的能力最强。而无论是中和还是阻断融合,单抗B10的排名都是领先的。随后,作者通过生物层干涉试验(biolayerinterferometry)测定了单抗与gH/gL或gH/gL/gp42的结合、解离的能力,发现B10和F7的Fab与gH/gL、gH/gL/gp42的整体结合力最强,KD值均小于1nM,不过B10对gH/gL/gp42的结合能力(KD=0.46nM)显著低于gH/gL(KD=0.03nM)。

最后,作者做了抗体竞争试验(anantibody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蛇打七寸EBV易被中和及融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