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跨国药企2020年财报梳理疫情之下,带你
TUhjnbcbe - 2025/5/3 18:15: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止欧洲中部时间2月13日15时35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达1.08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国药企们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各大跨国药企发布的年财报进行了整理。

强生:全年总收入.84亿美元,因疫情影响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下降明显

年1月26日,强生公布了年业绩,显示其在年全年实现总收入为.84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制药业务收入和消费者保健业务收入较去年均有所增长,分别为.72亿美元和.53亿美元,增幅分别为+8%和1.1%,但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仅为.59亿美元,下降11.6%。

关于医疗器械业绩的下滑,强生也表示,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大量外科手术被延迟。而健康时报记者也注意到,根据财报显示,在第四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控制良好的态势下,强生的医疗器械业务获得了2位数的增长。

罗氏:全年总收入亿美元,罗氏制药中国市场稳步增长

2月4日,罗氏公布年业绩,全年总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制药业务收入亿美元,下滑2%。值得一提的是,罗氏制药中国大陆与香港市场年全年业绩较上一年增长8%。

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罗氏开发的多款诊断试剂盒获得了监管机构的紧急使用授权;去年8月,罗氏还与再生元达成一项合作,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REGEN-COV-2(casirivimab和imdevimab组合疗法),罗氏负责这两个产品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

诺华:全年总收入亿美元,中国市场实现双位数增长

1月27日,诺华集团发布年全年财报,全年净销售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3%;核心营业利润达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市场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共有6个新药及适应症在中国获批,年又有8个产品及新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从诺华公布的财报可见,包括诺欣妥、可善挺等内的创新药成为其销售额的主要引擎,净销售额达亿美元。“尽管新冠疫情带来诸多挑战,但年诺华在所有战略重点领域均取得了出色业绩,销售额增长,创新药物的核心营业利润率持续提高。”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表示。

默沙东:全年总收入亿美元,中国增速领跑全球

2月4日,默沙东公布年业绩,全年总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制药业务全球收入.21亿美元,同比增长3%;而中国区制药业务收入3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成为默沙东全球表现最好的地区。

据默沙东财报显示,中国已成为默沙东在美国、欧洲以外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在抗击新冠药物的研发上,默沙东也持续发力,与RidgebackBio合作研发的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正在进行对住院和门诊患者的2/3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年第一季度公布中期疗效数据。默沙东对年的收入预期为-亿美元。

艾伯维:全年总收入.04亿美元,修美乐仍是收入支柱

2月3日,艾伯维公布年业绩。由于其年5月完成了对艾尔建的收购,艾伯维的收入体量从年的.66亿美元直接飙升到.04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其中免疫组合产品全球净收入.53亿美元,血液肿瘤产品组合全球净收入为66.51亿美元。

从财报可以看出,修美乐(Humira)仍是艾伯维的收入支柱,一个药品贡献了.32亿美元,在AbbVie整个公司收入中的占比达到43%。

GSK:全年总收入.99亿英镑,全球首个BCMA靶向疗法上市开门红

2月3日,葛兰素史克公年布财报,全年总收入.99亿英镑(.59亿美元),同比增长1%;消费者保健是GSK重视的一块业务,年吸收了辉瑞剥离出来的资产之后,收入达到.33亿英镑,同比增长12%,也维持了GSK整体公司业绩的增长。但其年制药业务收入.56亿英镑,降低3%,疫苗业务收入69.82亿英镑,降低2%,均出现小幅下滑。

年8月,Blenrep作为全球获批的第一个BCMA靶向疗法,上市短短5个月就在临床末线疗法应用上取得0万美元的收入。虽然现有业务整体形势良好,但GSK在年年底遭遇了重返肿瘤之后的最大项目研发挫折。GSK在年报中披露因为缺乏足够的疗效证据而终止了处于II期的OX40激动剂项目GSK,同时也终止了LAG-3单抗GSK治疗溃疡性肠炎的开发。

赛诺菲:全年总收入.41亿欧元,Q4中国实现近两位数增长

2月5日,赛诺菲公布年财报,全年总收入.41亿欧元(.74亿美元),同比下滑0.2%。成为14家跨国药企中唯一一个出现下滑的企业。其中制药业务收入.74亿欧元,同比增长+3.1%、疫苗业务收入59.73亿欧元,同比增长+8.8%、消费者保健业务收入43.94亿欧元,同比下降1.9%。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年销售大增,同比增长70%,达35亿欧元(42亿美元)。而第四季度中国区销售额实现近两位数增长,达4.92亿欧元,同比增长9.9%,而其在中国全年销售额为24.54亿欧元。

百时美施贵宝:全年总收入.18亿美元,收入支柱O药首次出现业绩下滑

2月4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年业绩,全年总收入达到.18亿美元,增长了62.62%。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年底完成了对Celgene的收购,并在年业绩并表。百时美施贵宝的收入支柱,O药在年首次出现业绩下滑,销售额为69.92亿美元,比去年下降了3%。并且在年医保谈判中,O药未能进入中国的医保目录。

从财报可以看出,BMS几款在美国获批上市的新药在年带来了1.38亿美元的收入,分别为年获批的全球首个红细胞成熟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的Reblozyl,年3月获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Zeposia,年9月获批的微创新制剂Onureg。

辉瑞:全年总收入为.08亿美元,肺癌靶向药成绩不错

2月2日,辉瑞发布年公司业绩,全年总收入为.08亿美元,同比增长2%。年,辉瑞公司有5款药物的销量下降。其中,进入年中国国家医保目录的风湿免疫的药物依那西普全年的销售额为13.5亿美元,同比下降21%,是辉瑞年销售额下降最高的药物。

据财报显示,肺癌靶向药劳拉替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获得了近80%的增长,是辉瑞新上市药品中表现最好的一个。辉瑞的业务模块也在年完成了转变。11月16日,辉瑞正式剥离了仿制药业务部门“辉瑞普强”,转而专注于创新生物药业务。普强和迈蓝正式合并成新公司晖致,并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全球中心。

阿斯利康:全年总收入.17亿美元,成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药企

2月12日,阿斯利康公布了年全年财务报表,财报显示,全年营收为.17亿美元,同比增长9%。根据财报显示,其年在中国区的总收入达到了53.73亿美元,占阿斯利康全球收入的20.2%,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下调药价的影响,增速较年有大幅下滑(10%vs35%),不过依然是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药企。

就具体产品而言,阿斯利康明星药物Tagrisso(奥希替尼),Lynparza(奥拉帕利)、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Farxiga(达格列净)为阿斯利康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合计带来收入亿美元。

安进:全年总收入.24亿美元,营收及利润实现双增长

2月2日,安进公布了年业绩,全年实现总收入.24亿美元,同比增长9%,主要得益于中国和日本市场的扩张交易和业务开拓,美国以外地区销售额增长到60亿美元以上,另外,合并了从Celgene收购的银屑病药物Otezla(阿普斯特)的近22亿美元全年销售收入,以及生物类似药业务的也有惊艳表现。

年,安进也不断推进产品管线,哮喘生物药Tezepelumab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最引人瞩目的KRAS抑制剂Sotorasib已经在美国、欧洲、加拿大、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提交了上市申请。

吉利德:全年总收入亿美元,瑞德西韦大卖28.11亿美元

2月4日,吉利德科学发布了年全年财务报告。年全年产品销售额.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Veklury(瑞德西韦)贡献了28.11亿美元的营收。

由于年瑞德西韦的上市,年第四季度产品总销售额为73亿美元,与年同期相比增长26%,年全年产品销售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10%。在研产品管线方面,吉利德在肿瘤、抗病毒、炎症性疾病领域均有丰富的储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项目多达52个。为了丰富肿瘤管线,过去两年吉利德共与13家公司达成合作并购交易。

礼来:全年总收入.4亿美元,实现双位数增长

1月29日,礼来公布年业绩,全年总收入.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而其销量增速更大,达到15%。据财报显示,除去bamlanivimab销售额,年全年销售额增长6%,销量增长11%。

礼来能够取得双位数的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bamlanivimab在去年11月份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12岁以上及成人轻至中度COVID-19患者,贡献8.71亿美元收入,以及巴瑞替尼联合瑞德西韦获FDA紧急授权用于住院儿童及成人COVID-19患者,收入增长50%;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在于8款年以后上市新药的联合发挥,合计贡献亿美元,在公司总体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

诺和诺德:全年总收入.11亿美元,中国区收入占11%

2月5日,诺和诺德公布年业绩,全年总收入.11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中国区收入21.54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诺和诺德全球收入的11%。

财报显示,诺和诺德疾病业务的三大板块分别是糖尿病、肥胖和其他(包括矮小症、血友病),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1%,4%和15%。年,糖尿病业务收入约.6亿美元、减肥业务约8.57亿美元、血友病业务96.62约14.77亿美元,在全球相应市场中的份额分别占到了大约30%,60%和13%。健康时报记者王艾冰/整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国药企2020年财报梳理疫情之下,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