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瓷娃娃”(成骨不全症)、“黏宝宝”(黏多糖贮积症)、“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月亮天使”(白化病)……这些看似美丽的名称背后,连接着不为外界所熟悉的一群人——罕见病患者。《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罕见病年版定义”,即应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列入罕见病。
病虽罕见,患病的人却不罕见。目前,中国已知的罕见病大约余种,患病人数接近万人,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20万人。由于确诊困难,大量罕见病被当作普通疾病治疗,或未被发现,因此实际数量可能更多。
安医大一附院医务处负责人陈明卫介绍,80%的罕见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发病。科学有效的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够及时阻断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筛查出夫妻俩是否携带已知的罕见病基因,明确诊疗方向,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干预,从而避免罕见病患儿的出生。因此,可以说,罕见病与我们的距离其实就是认真孕前检查和孕期检查的距离。
今年的2月28日是第15个国际罕见病日,当天,安医大一附院将联合多科室举行义诊活动,省内罕见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