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树叶都被晒焉了,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真的好热…天气这么热,医院急诊科出现了热射病患者,有的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在我们免疫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患教中,很强调一条,避免夏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逗留,避免洗桑拿。为什么呢?体温增高可影响神经传导,也有患者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复发。
所以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热射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发病特点与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C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C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易感因素
个体因素: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②脱水;③睡眠不足;④肥胖;⑤低血钾。
环境因素:训练工作场地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
热射病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热射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胃肠功能损害、心血管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
经典型热射病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C,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诊断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高强度运动,并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精神错乱);②核心温度高于40°C;③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续出汗;④肝转氨酶明显升高;⑤血小板明显下降,并很快出现DIC;⑥肌无力、肌痛、茶色尿;⑦CK大于5倍正常值。
治疗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有效治疗的关键点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二是血液净化,三是防治DIC。
降温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明显增加。
现场降温①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②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③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④持续监测体温。
医院救治,送途中降温①打开救护车内空调或开窗;②用凉水擦拭全身;③输液。持续监测体温。
预防
合理的饮食、水盐补充夏日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气候宜清淡饮食。保障好冷盐水、凉白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的供应。
保证必要的睡眠与休息。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或减少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外出时间,合理安排休息;如果必须外出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最后,祝大家安然一夏。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