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疾病症状典型症状褥疮的常见部位以长期卧床患者为例,好发部位为头的后部或两侧、肩部、腰部或尾骨、臀部、股骨粗隆、腘窝(膝盖后面)、脚外踝及足跟。
褥疮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
Ⅰ期褥疮(皮肤完整)局部皮肤完整,肤色较浅的人会出现红斑,肤色较深的人可能难以鉴别。按压变色部位不会变白。病变皮肤有疼痛、硬肿或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
Ⅱ期褥疮(皮肤破损,形成溃疡或水疱)表皮或部分真皮缺损,表现为开放性溃疡,或开放/破损的水疱。溃疡表面无腐肉及淤伤。
Ⅲ期压疮(伤口到达皮肤深层)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或不可探及。伤口处有坏死组织或腐肉,可出现窦道。
Ⅳ期褥疮(深可见骨、肌肉)全层皮肤组织缺损,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基底部某些区域可覆盖腐肉或焦痂。鼻梁、耳朵等部位没有皮下组织,此期有可能导致骨髓炎。
不可分期褥疮(深度未知)缺损涉及全层组织。缺损基底部有腐肉(*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棕色或黑色)所覆盖,无法确定其实际深度。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褥疮(深度未知)在完整且褪色的皮肤上出现紫色或栗色,或充血的水疱。病变处可疼痛、发硬、糜烂、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可迅速暴露深层组织。伴随症状坏疽形成后,继发感染可引发败血。:)
危害
褥疮如果长期不治愈,创面始终存在,一方面是体内的营养大量丢失,这样会造成贫血和低蛋白,全身情况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全身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是非常容易感染,在抵抗力下降换药不及时的时候,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症。:)
诊断
受压部位出现颜色或皮温改变,同时有疼痛、水疱及溃疡等表现时,医院就诊。医生在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基本可以作出诊断,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抽血化验或切除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卧床休养期间,患者或家属发现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出现颜色改变、疼痛等症状,改变体位后24~48小时内没有改善,医院就诊。出现以下症状提示严重感染的可能,医院就诊进行治疗:高烧(体温≥38℃);患处皮肤红肿、伤口流脓,分泌物气味难闻;疼痛加剧。诊断流程1.当受压皮肤出现颜色改变、疼痛、溃疡等症状时,医院就诊。2.医生可能会询问问题了解病史,具体包括: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疼痛的程度,轻微疼痛还是剧烈疼痛;之前是否做过手术;卧床时间;卧床的姿势以及多久改变一次体位;以前是否有过压疮以及治疗措施;平常是如何护理皮肤的;有没有全身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日常饮食习惯。3.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仔细观察患处皮肤,以确定是否患有压疮及严重程度。4.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抽血化验或切取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以进一步诊断。5.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判断病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疾病的分期,之后给予局部外用药物或手术等治疗。:)
护理
褥疮在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当中有很高的发作率,治疗起来很困难而且也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病人卧床初期就做好预防工作,另外在平时的护理方面也多注意一些,可以有效的预防褥疮。:)
介绍
?褥疮高发人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意识不清晰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骨关节病人、疼痛病人、身体衰弱病人、过度肥胖人群。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褥疮好发于受压的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骨、脚踝、足跟、臀部等。:)
病发症
蜂窝织炎蜂窝织炎是一种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可导致患处皮温升高、发红和肿胀。神经损伤的病人通常无法感受蜂窝织炎影响区域的疼痛。骨和关节感染褥疮感染可以深入关节和骨骼。关节感染可以损伤软骨和组织,骨感染(骨髓炎)会降低关节和四肢的功能。癌症长期不愈合的伤口有发展成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败血皮肤溃疡继发感染可引起败血,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
预防
完全预防褥疮可能很困难,但是通过改变体位减轻局部压力、选择适宜的支撑面,合理饮食等可减少患病风险,常见措施如下:患者自己或家属帮助定期改变体位,改变频率可参考日常生活管理。不可按或用力擦洗有褥疮风险的皮肤,尤其是体弱的老年患者。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戒烟,吸烟可增加发病风险。:)
注意事项
平时要经常给患者清洗身体,特别是出汗以后要及时清洗并更换衣物,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传单被罩也要经常清洗更换,并在太阳下晾晒杀菌。:)
杜氏正疮堂对该病例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为诸多此类患者解除了病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