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一个清晨,余菲就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医院药房。药剂师看看处方单上的药品名——倍泰龙,在电脑上一搜,抬头对余菲说:“断货了。”
余菲的脸色煞白,这可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救命药”啊!她揣起处方,医院,径直打车去了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家药店。一盒盒倍泰龙,摞在药店的冷藏箱里。她买了一盒,10天的药量,共元,全部自费。医院药房问问,每天约元的药费,如果不走医保,实在吃不消。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罕见病,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纤维髓鞘脱失。通俗地讲,就是包裹在神经纤维外的一层膜不见了,好像电线外的绝缘塑料脱落了。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脊髓、大脑以及视神经功能损害,令患者失明、丧失自理能力,因此也被称为“死不了的癌症”。
国内市场上只有两种药物能够降低这种疾病发作频率,余菲处方单上的倍泰龙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倍泰龙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按照北京市相关*策,报销比例约80%。
但一年多过去了,医院仍没有这种药,而有药的那一两家,也只能半公开半隐秘地服务零星几位患者。
余菲说,医院配药都是心惊胆战。运气好的时候,开到过15天的量,不好的时候只是4天的量,更糟糕的时候,就像今天,没货。即使这样,她已经属于病友中的幸运儿。
药品为何进得了医保,医院?
上观新闻今年9月曾刊发调查报道
《救命药终于进医保!然后,医院失踪了》
文章采访多个信源后得出结论:
一个名为“药占比”的指标是症结所在
近两个月过去了
救命药从“失踪”到“部分回归”
中间发生了什么?
“误伤”
“再有病人来,我也不能开倍泰龙了”
在这座城市,仅有约10人可以像余菲一样,从医院买药并由医保报销,而北京市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超过人。这是医院和药商等多个渠道的统计。
中国目前还没有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资料,若按日本的发病率(十万分之一点四,低于世界全球平均水平)保守计算,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约为2万人。绝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自费(每年药费约10万元)或是停药。
25岁的北京女孩苗苗也是一名多发性硬化患者。7月的一天,看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时候,她听到身边观众哭得呜呜咽咽,可是自己却没有落泪。为什么是这样?本身是患者,应该更有感触才对。后来,她想明白了:“我们的历程比电影更曲折。”
还记得电影里那个光明的结局吗?格列宁进医保了,春天终于来了。但苗苗知道,这只是另一个难题的开始。
一年前,当倍泰龙进医保时,多发性硬化病友何尝不是以为春天来了?一位名叫宁波的北京患者说:“听到这个消息,有种重生的感觉。”她已患病7年,近年来在香港买药。她记得最后一次去时,对那里的医生说:“我们内地的*策下来了,以后就不用再来买药。”她还曾发愁之前买的药多出来怎么办。
可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病医院寻找倍泰龙:医院没有,医院没有,医院没有,医院没有,医院没有……明明进了医保,医院里找不到。
医院神经内科前主任许贤豪解释说,症结出在一个叫“药占比”的医院考核指标上。他是中国神经免疫学的奠基人,今年81岁,医院坐诊。他给记者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
“前几天,我照例去病房查房。病房主任私下问我‘这个月扣钱了您知道吗?’”许贤豪说,“我回答说,不知道啊,钱是我爱人管的。为什么扣钱?”
“因为药占比超标等原因,医院每个人都扣了几百元。”病房主任告诉他。
回家以后,许贤豪细细一想这番话,才明白其中深意:“我上个月刚刚给病人开了昂贵的倍泰龙,医院药占比超标的因素之一。”
所谓药占比,医院卖药的钱占整个收入的百分比。国家将降低药占比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国务院印发的《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在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去年发布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也同样提出30%的目标。
药占比指标是对医疗机构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纠偏。过去,医院采购药品后,可以加价出售给患者。医院和医生为了多挣钱,往往倾向于多开药,尤其是利润高的辅助用药,因此形成“以药养医”的局面。中国一度是全球药占比最高的国家。
降低药占比既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也节约了有限的医保经费。一位医保系统人士说:“在合理的诊疗行为中,药占比本身并不重要,但由于药品耗费太大,所以强化药占比是一种必要的管理措施。”
然而,一刀切的药占比势必造成“误伤”。不同的疾病类型,药占比本来就有很大差别。苗苗等所患的多发性硬化即为一例——这种疾病只需要半年做一次核磁检查,此外就是终身服药,药占比接近%。
一旦药占比超标,医院将被管理部门罚款。许贤豪说:“院长说了,‘这钱我从哪里弄?只能从每个医生身上扣’。所以,以后再有病人来,我也不能给他们开倍泰龙了。”
障碍
“卫生、医保管理部门压力很大”
苗苗开始了找药之旅,不过她不是去印度,而是向*府求助。7月,她致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局长信箱,开头写道:“我是一名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倍泰龙已经进医保一年了,医院里都买不到。”与此同时,多位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局长信箱致信,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再用药占比限制倍泰龙使用。
报纸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