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小组常规给一位脑卒中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行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后,被结果惊出一身冷汗!
当往该患者的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到ml时,患者的膀胱内压突然升至80cmH2O(安全值的2倍)以上,持续高压,且居高不下,待放尿后压力才慢慢降下来。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复杂膀胱状况,科室立即召开团队会议,为其制定详细的膀胱管理方案。
要知道,正常人的膀胱可以储尿约m-ml,排尿受大脑皮层的随意抑制,在没有适合的时机或场所时,可以毫无痛苦地憋尿到ml,甚至忍痛憋尿到ml,且膀胱内压维持在20cmH2O左右,保持低压储尿。一般人膀胱压力安全的上限值是40cmH2O,若超过40cmH2O时,肾脏输尿管的尿液就不能再流入膀胱,尿液就有往肾脏返流的可能,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于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脑外伤、脑肿瘤、脑卒中、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
临床上对于排尿障碍的患者多数还是以留置导尿为主,而且为了不让长期留置导尿影响患者的膀胱功能,仍然保留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时夹闭尿管、2小时放尿一次的传统理念。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监测、做好及时处理,面对这类病人,就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甚至生命危险。
回到开头的案例当中,能这么直观准确地评估出患者的膀胱类型,得益于科室最近引进的“膀胱压力容量评定系统”。它主要是用于分析膀胱储尿期逼尿肌和括约肌的活动状态及膀胱感觉功能;获得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膀胱内压力变化、最大安全容量、膀胱漏尿点压力等信息,以指导膀胱训练和配合医生治疗。
膀胱功能评定工作在临床上成功开展起来,标志着省医康复医学科在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能更好地满足病患的不同需求。
科学地管理膀胱,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康复医学科的更多患者必将受益。
END
来源丨康复医学科戴丽华伍海庆
编辑丨罗珊
审核丨乐熙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