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脑科学日报
年4月30日
科学时讯
1,《自然》:首次揭示褪黑素的受体结构,让睡个好觉不再是梦
来源:学术经纬
夜间表达量升高的褪黑素(黑夜中的星座)与受体分子高亲和的结合促进我们的睡眠
近期,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同时上线的两篇论文中,由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VadimCherezov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首次揭示人类两种褪黑激素受体的三维结构。“我们希望把结构信息提供给其他研究人员,让他们用来设计新的药物分子或者研究患者体内这些受体的突变。”共同通讯作者Cherezov教授说。
阅读链接:
《自然》:首次揭示褪黑素的受体结构,让睡个好觉不再是梦
2,Cell丨高氧暴露为何对治疗共济失调有害?
来源:BioArt
缺氧通过恢复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Fe-S代谢的必需信号通路来促进FXN缺失的酵母、人类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存活率
近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文HypoxiaRescuesFrataxinLossbyRestoringIron-SulfurClusterBiogenesis,报告了完全缺失FXN的酵母、人类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都可以在1%O2下连续生长。阐述了降低氧水平可以减弱FXN缺失和FRDA发展相关的缺陷。本工作将氧确定为与FXN耗竭相关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境变量,这对FRDA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链接:
Cell丨高氧暴露为何对治疗共济失调有害?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及其与炎症,脑功能和结构改变的联系
来源:思影科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表现出认知功能上的缺损,但该群体认知功能缺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且治疗方法较为有限。该研究结合行为、影像技术,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测试(CANTAB)与fMRI技术对处于稳定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其它与认知相关的变量在两组间也进行了相应比较。
阅读链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及其与炎症,脑功能和结构改变的联系
4,功能性大脑半球切开术的手术指征及预后
来源:神外资讯
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江南区Severance医院神经外科的Ju-seongKim等综述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指征、手术操作及相关预后;文章发表于年6月的《JEpilepsyRes》上。
阅读链接: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开术的手术指征及预后
5,重磅!孕妇必须滴酒不沾,否则会影响孩子智力!
来源:每日医学资讯
在产前接触酒精的儿童有发生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的风险,其特点是脑连接不足和认知能力受损。通过对产前与健康对照受试者接触酒精的青少年受试者的比较研究,发现前者的半球间连通性不足,这可能导致皮质半球间连通性的破坏和高阶认知功能的缺陷。我们提供定量证据表明连通性的破坏与认知缺陷相关。这些发现可能会为FASD带来一种新颖,高度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并支持在怀孕期间无安全饮酒量的建议。
阅读链接:
重磅!孕妇必须滴酒不沾,否则会影响孩子智力!
阅读分享
1,刘新峰教授: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与实施
来源:国际循环
年4月11~13日,第十九次中国脑血管大会(CCCD)于南京召开。众多国内外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学者齐聚盛会,交流、共享最新研究动态。医院、中国科学医院刘新峰教授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专题报告,对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推荐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阅读链接:
CCCD
刘新峰教授: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与实施
2,胡学强:多发性硬化(MS)诊断新进展
来源:神经科学论坛
在年4月19日-21日合肥古井假日酒店举办的第三届江淮神经内科主任高峰论坛(JHNF)暨国家级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学术研讨班上,医院,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免疫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学强教授受邀作“多发性硬化(MS)诊断新进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阅读链接:
JHNF
胡学强:多发性硬化(MS)诊断新进展
资讯信息
1,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诊治中心联盟成立
来源:渤健生物
中国上海,年4月28日–渤健公司宣布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美国及欧盟注册商品名SPINRAZA?)正式在中国上市,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和目前唯一一个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以下简称SMA)治疗药物。与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同步,国内SMA领域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事件: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成立,全国25家医院成为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内外多位神经科、儿科等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见证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成立这一重要时刻,交流探讨中国SMA治疗的现状和未来。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神经医学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在SMA临床诊治和多学科团队协作领域的成功经验。
详情链接:
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诊治中心联盟成立
2,“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圆桌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来源:浙大高端研习社
智能活动如何产生?如何计算?如何验证?意识的定义是什么?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及其工作机制又是什么?4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学科会聚系列论坛之“双脑计划”——“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圆桌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这是学校启动“双脑计划”以来,首次大范围会聚人文社科、理科、工科等多个学科的校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前沿科学技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倪梁康分别作主旨报告。
详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