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进一步医院
医院
-
河南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秀学科带头人
赵志刚院长
近日,在河南省卫健委联合河南日报社开展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评选活动中,医院荣获“河南省进一步医院”称号,院长赵志刚荣获“河南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秀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医院在赵志刚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办院宗旨,及“抓单元引人才建学科创特色”的发展方针,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这一年来,医院取得了几大里程碑式的大发展,医院,成为河南大学直属附院,医院,这不仅医院真正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进一步强化了内涵质量建设,拓宽了服务能力范围!
荣誉,既是认可与肯定,更是激励与鞭策!立足新起点,再踏新征程!医院将进一步深化内涵质量,加快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保障群众安康、建设健康中原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日报》专题报道
导
语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
自年6月,郑州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河南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落户在郑州郑东新区,它就注定因“社会办医”的身份,成为业内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的、多病灶的、以脑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视神经等多处(空间上的多发性)部位受损;常表现为症状的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时间上的多发性)的特点。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环境因素触发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导致针对髓鞘的自身免疫反应。
首发症状多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力障碍、走路不稳等。
小脑、脊髓受累可以出现小脑和(或)脊髓功能异常,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构音障碍、截瘫、尿便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还可能出现智能降低及精神的异常。
按照发病模式和病程分为4型:复发缓解型、原发性进展型、继发性进展型、进展复发型,其中以复发-缓解型最为常见。2/3的患者发病年龄为20~40岁,10%为50岁以上发病,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女:男=2:1。纬度越高,MS发病率越高。MS病程的个体差异较大,病程短者可于数月内死亡,长者可达30年以上。一般1/3患者具有良性病程,1/3患者存在中度功能损害,1/3患者存在严重的功能损害。
可分为良性MS和恶性MS
良性MS是指发病后15年内病情较轻微,复发少,不遗留任何系统症状及体征。恶性MS是指进展迅速,或多次复发,恢复差,早期造成严重功能损害,甚至死亡治疗。
类固醇激素是MS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对于进展型患者或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行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治疗。
年McDonald修订版MS的诊断标准,对于MS的影像诊断在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上给予了详细的定义:
MRI显示空间多发性,需要满足在中枢神经系统的4个典型部位(脑室旁、皮层下、幕下和脊髓)中有至少2个部位存在≥1个T2加权像异常信号病灶。
MRI显示时间多发性,需要参照初始MRI检查,随诊的MRI检查中出现一个新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病灶和(或)强化病灶;或者是在任何时间的MRI检查中同时存在无症状的礼强化病灶与非强化病灶。
MRI表现
T2加权像:急性活动期的斑块多呈卵圆形或圆形高信号,有膨胀感。周围可见因血浆蛋白渗出的水肿带;慢性静止期的斑块病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多为线条状高信号影,长轴多垂直于侧脑室;脑室旁多发病灶呈Dawson手指征。
Tl加权像:急性病灶为等或轻度低信号;慢性病灶信号较低。
T2FLAIR像:胼抵体是MS早期好发的部位之一,矢状位的T2FLAIR像显示胼抵体的早期改变最佳。矢状位正中层面可见胼抵体下的“条纹征”和胼抵体下室管膜的“点线征”,是MS较敏感的早期征象。
DWI:急性病灶表现为同心圆型的边缘高信号,ADC值有所下降,斑块中心的ADC值升高;亚急性期和慢性病灶,ADC值中等程度的升高,逐渐下降。
T1增强:活动性的脱髓鞘斑块可出现一过性的异常强化,90%的病灶强化在6个月内消失;多呈结节样强化,或环形强化,且可见半环样、弓形或马蹄样等不完全的环形强化。
MRS:病灶的NAA下降,Cho升高;急性期的斑块可出现乳酸峰(Lactate,Lac),慢性期斑块无Lac;肌醇(ml)在急性期降低,慢性期升高。
PWIL:病灶的CBV下降。
推荐影像学检查
MRI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矢状位的T2FLAIR序列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增强的Tl加权像常规用于病灶活动性的判断。DWl及MRS等新技术也有助于病灶活动性的判断。
临床症状及体征,MRI影像学证据,辅助以实验室检查发现(包括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阳性,鞘内IgG合成率增加等)可做出临床诊断。
典型病例多发性硬化女性,36岁。主诉:双下肢麻木7个月,无力4个月。
A.轴位T2加权像,侧脑室旁深部白质、左侧额叶皮层下可见多发类圆形长T2异常信号,其中左侧额叶皮层下可见卵圆形病灶,周围可见水肿征象;B.同一患者,同水平层面对比剂增强后的Tl加权像,多数病灶周边轻至中度的异常强化,呈环形,或者开环样强化,提示为急性或亚急性MS病灶;C,D.轴位T2加权像,慢性期的MS斑块,长轴垂直于侧脑室,呈“Dowson”手指征;E.增强后的Tl加权像,慢性期斑块无强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导读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日常超声的检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原本正常的解剖结构,但由于对这些结构不了解,对超声图像分析不彻底导致一些错误诊断。尽管随着诊断经验的积累,这种错误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对于新接触超声或超声诊断经验较少的医师来说还是容易陷入误区,现在小编汇总下我们日常都有那些容易误诊的正常的结构!
1.肝硬化时尾状叶增大,容易误诊为肝脏肿瘤
2.一些自觉腹部有包块的患者,新手会把正常椎体结构误诊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3.有外伤史的病人在脾脏上方的少量液性暗区,经大家讨论,多数认为是正常现象。
4.在发现胃和左肾之间包块时,要注意除开胃内潴留物,胃内较稠厚的内容物也可以表现为实质团块。
简单的鉴别方法:让患者饮水后再观察。
5.遇到过一个女性患者,20多岁。停经2个月,流血待查。尿憋的相当的多,膀胱压迫致使宫腔下段显示不清,上段典型葡萄胎表现。排尿后再查,于宫腔下段探及不均质强回声。为不全流产表现。6.有一次,患者静脉导管回声范围稍稍比较大,当做肝内的小血管瘤了。7.如果子宫是后位的,做腹部的超声检查时,易把宫颈的屈曲处当成子宫肌瘤。
8.心脏彩超时,不要将右房内下腔静脉瓣或冠状静脉瓣误诊为血栓或粘液瘤,主要是部分人群在胚胎发育后,此二瓣未完全吸收所致。大部分人已完全吸收,导致对比错误。另外,不要将正常冠状静脉窦汇入右房处缺损,误诊为房间隔缺损,鉴别点主要是,冠状静脉窦位于左房后壁,四腔心观察左房消失后,才会出现冠状静脉窦。
9.比较瘦小的人,在腹部探查时,容易把臀部肌肉当成盆腔内的肿块:
10.在打出子宫体横切面时,向上挑探头,会发现一个较大的囊性占位,边界不清晰。后做妇检未触及包块。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小骨盆边缘的椎体突出部分。11.在看肾脏时,容易把正常肾的分叶看成肿块,有时是越看越象是肿块。12.曾把肝包膜上方的带状低回声区误诊为少量腹水。13.一次,给一小儿看膀胱,发现膀胱后方有一巨大囊性暗区,边界不太清晰,内透声好。不放心,又用彩超看了看,结果是直肠内容物的衰减造成的。
14.刚做超声的容易把胎儿头部远侧声衰引起的低回声看作侧脑室积水,害人不浅。15.卵*囊遗迹,不要误认为钙化点或其它:
16.很多儿童的肝脏外缘可看见线状无回声,如若有外伤史,容易误为出血。17.脾切除的病人长时间平卧,胃底很容易就上移到脾窝,就算插着胃管引流,也往往到不了那个地方,遇到术后病人高烧,很容易误以为是膈下积液.积脓,所以是要千万小心的。18.心脏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前壁前方低回声的脂肪垫回声易被认为心包积液。19.曾把宫腔内气体强回声当成节育器回声,教训啊!20.受声束厚度伪像影响,肝动脉和胆管在声像图上可发生重叠显示造成胆道蛔虫病假象,在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应引起绝对的警惕!
21.有的时候,有的人肝左叶很长,一直伸向脾前缘,很像脾周少量积液。22.颈动脉,看到一光带,以为是夹层,原来是静脉瓣。(动脉内能看到静脉瓣?)探头往下拉的时候偏到颈静脉上了。23.肠道内气体或粪块与卵巢畸胎瘤。我的鉴别方法是:原地旋转探头,能拉长的是气体或粪块;另一方法是振动探头挤压腹部,若看到肠管蠕动,强回声包块发生变化或移动的可排除畸胎瘤。若仍难以鉴别的,可让患者大便通畅后再来检查。24.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局限性钙化的鉴别点是:当做出强回声光团时,转动探头,如果强回声光团内出现等号,附近的胆管轻度扩张,为肝内局限性钙化。而肝内胆管结石各切面都是光团,不出现等号。肝内局限性钙化是由肝内胆管的胆汁在胆管壁沉积造成的。25.遇到脾一例,脾外伤切除术后脾窝内低-无回声暗区,术后复查多次均诊断为脾窝内积液。仔细观察为均匀低回声团块,周围边界清晰,CDFI:团块内可见分布均匀的血流信号,实际为副脾代偿性增大。26.BPD10.0cm,余正常。生下男婴,只有5斤三两,并且头看起来根本不太大?要么就是头可能圆一些,双顶径是挺大的,但是头围不一定大。27.记得有次急诊,临床疑诊“胎盘早剥”,结果我也紧张,愣是找不到哪里有剥离,只是发现胎盘很大,回声很强,没敢下肯定的诊断,只是“胎盘增大,未排除早剥可能”,现在一想,当时真是经验不足啊,都快子宫卒中了。28.曾遇到这样一病例:早孕50多天,阴道流血来查,宫腔内见妊娠囊,囊内见胎芽,无心管搏动,诊断早孕,一周后复查。一周后,患者自述阴道流血减少。超声显示:子宫体体积明显增大,宫腔内见一较大混合性团块回声,呈杂乱的网格样。当时大脑里第一影像就是葡萄胎,(子宫短时间内增大明显,阴道流血不多,妊娠反映还很明显)开始还想瞩她查一个血HCG,可是图像越看越像葡萄胎,最后武断的下了葡萄胎的诊断。结果清宫后随访,原来是血块,流产的血都聚集在宫腔内,导致子宫增大明显。29.双子宫再妊娠大月份用阴超做很容易漏诊,须阴式和腹式结合看。30.有的时候右侧卧位检查左肾时,打左肾中极会略向外突起,容易误诊为肾脏肿瘤。
31.那天有个孕妇,晚孕,胎动消失(不记得多长时间了),腹痛于凌晨来检,八点多给她做了B超,死胎,脐带绕颈一周,后壁胎盘增厚,厚约90mm多,回声增强,当时还以为是死胎引起的胎盘水肿。中午12点多又复查B超,发现“增厚的胎盘”边缘出现一个新的低回声区,才给下了个胎盘早剥的诊断,后来手术,已经卒中,胎盘厚度约1cm,“增厚的胎盘”实为血肿,最终孕妇因出血过多,而血型为Rh阴性而无救。唉,我也应该付责任啊,要是能早些诊断,可能为Rh阴性血能及时送到而发挥作用。32.有个别人的肝尾叶部分向外凸起,一不小心就会把它看作肿块,个人认为可能是一种正常的变异吧。也碰到了几例。有的凸起呈三角形,就像肝破裂样,若此人是外伤患者时还需小心误诊。
33.曾经把清宫后宫腔里的条带状疤痕当成节育器。
34.前两天把胰腺下方液性暗区当成了脾静脉,多亏转彩!差点就漏了个胰腺炎!
35.在省医见过一类似情况,疑膀胱结石,患儿排尿后那强回声就没了,最后是结石还是气体也说不来。
36.胆囊切除的患者,胆囊区还有个胆囊声像图?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再生性胆囊,是由于胆囊管切除过短,在其内压力增高时会扩张形成看似胆囊的结构,有时甚至会形成结石。
37.如果膀胱过度充盈,会在其后方见一巨大囊性结构,容易误诊为盆腔巨大囊肿,此为膀胱的镜面伪像。可嘱其排尿后复查。
38.子宫收缩在孕早、中、晚期均可表现为局部低回声区,需与子宫肌瘤鉴别,鉴别主要靠:(1)病史:若怀孕前曾做过超声检查,且阴性病例,诊断子宫肌瘤要慎重;(2)孕期连续观察;(3)子宫肌瘤有包膜,边界清晰,局部有时会有膨出的感觉;(4)子宫肌瘤血流为环绕血流信号。
39.心脏超声时,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后壁呈双层显影,有可能认为主动脉夹层。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瓣反流,可被认为左室右房通道。
40.弧形肠气后伴衰减与囊性占位的鉴别点在于:前者后壁不清,而后者后壁可见。
41.有时候左侧胸腔积液跟大量心包积液真的不好鉴别,有个鉴别方法:把降主动脉打出来,以此为界限,如果在其前,可定是心包积液,在其后,就是胸腔积液了。这招跟倾斜探头,看压缩的肺组织的位置确定胸腔这招一起结合,对于鉴别心包跟胸腔积液大有帮助!有时候左心室明显增大的时候,心脏转位也很容易误诊为心包积液,要小心再小心呀!
42.又一次把退化性葡萄胎认为是过期流产了。当时患者卵巢没发现*素囊肿,子宫壁未见丰富血流信号,患者病史采集不全,就上当了。
43.膀胱腔充盈程度不同,可能带来不同伪像,同行说一次把膀胱“披纱征”当做膀胱内异常包快了。
44.一些正在用或短期内用过抗生素(斯坦丁),胆囊内会出现絮状沉积物。不了解病史很容易误认为结石,一般停药2个月左右会消失。
45.宫内节育环,其后可见一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区,容易误诊为子宫肌瘤。
46.若病史提供不详,很容易把宫腔内残留的胎盘误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要注意鉴别宫腔线回声。
47.胎儿腹腔肝前区见条形暗区,刚学超声者易误诊为腹水,其实为膈肌的回声。
48.现在输尿管结石做输尿管镜介入治疗的比较多,术后一般要放双J管,所以泌尿系超声检查切莫将双J管的部分断面误认为是结石,要多了解病史及治疗经过。看膀胱时要注意检查双侧输尿管下段,有的肾脏不积水,输尿管下段也会有结石。肾脏结石尤其是多发小结石要仔细寻找输尿管上段,有时输尿管上段有结石确实肾脏不积水。有时肾囊肿内的强回声误认为是结石,这是错误的。囊肿内有时出血后机化,也会出现强回声。
49.曾经遇到一例做过节育术后的患者,因腹痛数日伴阴道淋漓出血,超声发现右侧附件区见不均质回声,范围比较大,边界不清,未见血流信号,怀疑异位妊娠,但患者及临床医生一致说,做节育手术不可能出现异位妊娠,尿HCG-,更排除了异位妊娠,术后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50.一外伤患者,在腹主动脉右侧探及一囊性包块,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当时自信满满的报了腹膜后血肿首先考虑,结果CT提示腹腔内未见异常。回头想想为什么没考虑是下腔静脉呢。51.检查妇科、膀胱,膀胱需要适当充盈,强调“适当”。看看这个膀胱,是不是很像后壁的病变?
52.曾经误诊一个胆囊结石病人,检查时发现胆囊腔内一个强回声后方伴浅淡声影,结果手术没发现结石,后细想起来应该是浓缩胆泥,其实检查时只要仔细一点是能发现的。
53.做胎儿超声时,一旦发现心脏位于右侧,不要轻易下结论,往往是左侧膈疝造成的!
54.有一次,晚上12点多,32周多一孕妇腹痛急诊B超,胎儿无胎心搏动,羊水量中等。探查腹腔有少量积液,我便仔细探查子宫轮廓,由于气体干扰宫底部分连续似有断续现象。心里没底,当时检查结果报:(1)晚孕、死胎。(2)子宫破裂可能。(3)腹腔少量积液。早晨,路上碰到一妇产科医生,腹腔积液有没有可能子宫破裂,她说妊娠晚期低蛋白血症可能。要是子宫破裂,整个腹腔不一团糟。我想完了误诊了。第二天上班,便到妇产科,问妇产科主任这个病人情况,她说手术了,患者宫底破裂,整个胎囊完好从宫底出来,没有破裂,比较少见。
55.患者女,因左侧腰背部疼痛到我院门诊就诊,当时泌尿科考虑为泌尿系结石就申请B超检查:而且前一段时间CT室的人和我们说,我们超声诊断的肝内多发性囊肿在CT增强时部分囊性占位内可见增强剂充盈,这件事也给我们提示不要老是习惯性思维,要考虑全面点,同时多运用CDFI。
56.CDFI:在结石或节育器后方彩色嵌镶,这个伪像,恐怕现在很多人还把它当成血流信号吧。
57.膈肌束属膈肌正常解剖变异,粗大的膈肌束由于紧贴并陷入肝脏表面,陷入肝表面的膈肌束在超声图像上可走行于肝实质内,易被误诊为肝内病变。超声图像上其长轴切面表现为强弱回声相间的多层条带样结构,其中的低回声带代表膈的肌性部分,线条样强回声代表腹膜、膈下脂肪或其镜面伪像,贯穿走行于肝实质内;横断面为由膈肌凸向肝内的强回声结节。其好发部位为右肝(35/38),多偏右外侧区,由前向后斜行,故肋下横斜状断面可见膈肌束全貌。亦有不典型者略呈逗号样结构,在肝内形成一不完全的斜带。多发者,常呈多发小帆形结构,底边起于膈肌,局部肝膈顶略呈波浪状。
58.这是我一个大学同学,脾周围弧形低回声区,当时觉得很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病变,后来她自己回去做了CT,没有问题,后来又看见过一次这样的病例,就没下诊断了!现在想想,是不是就是有的人说的左肝延伸过来覆盖了脾脏?当时也没注意这一点!
59.大多数情况下,正常阑尾是很难显示。但有些右下腹疼痛的儿童患者,正常阑尾显示比较清晰,容易误诊为阑尾炎,鉴别主要是看阑尾是否有“肿胀感”。
60.孕晚期的可见到第三脑室扩张,小脑下蚓部裂隙样声像,颅后窝池增宽的现象:其实是因小脑局部的挤压的使得两个小脑半球之间就有了这条“裂隙”,而不是Dandy-Walker变异型,再者可能BPD平面左右半球打得不对称而出现的第三脑室的扩张。所以我们平时的一些正常解剖结构在特定时期,特定的条件下时的“变异声像”要有所了解,再者切面一定要标准。同仁们,小心落,陷阱!!!
来源:医学超声网
公告通知医学影像科,以技术服务医学!
面向医生及医学生,探讨病例及医学专业知识!
欢迎大家多使用多提供反馈意见哦!
长按指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