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在感受外来或内在刺激时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绝大多数诱发电位(又称信号)的波幅很小,仅0.1~0uV,湮没在自发脑电活动(波幅5~80uV)或各种伪迹(统称噪声)之中,必须采用平均技术与叠加技术:即给予重复多次同样刺激,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锁时)的诱发电活动逐渐增大而显露。目前能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通路以及运动
通路、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1.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SEP是刺激肢体末端感觉神经,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SEP起源于周围神经中直径较大的快速传导的有髓传入纤维。SEP能评估周围神经及其近端(例如神经根)、脊髓后索、脑干、丘脑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
(1)检测方法: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等。
()波形的命名:SEP各波的命名原则是极性+正常平均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例如潜伏期为1毫秒,波峰向上的波称为N1。
(3)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SEP异常的判断标准:①潜伏期平均值+3个标准差(standarddevation,SD);②波幅明显降低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③双侧各相应波幅差值50%。
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和温度、身高。检测中应注意肢体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4°C左右。
(4)SEP的临床应用:可用于各种感觉通路受损的诊断和客观评价,主要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VEP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经头皮记录的枕叶皮质产生的电活动。
(1)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有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nreveralvisualevokedpotentia,PRVEP)和闪光刺激VEP。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而闪光刺激VEP受视敏度影响小,适用于PRVEP检测不能合作者。
()波形命名:PRVEP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和N。正常情况下P潜伏期最稳定而且波幅高,是最为可靠的成分,是分析VEP时最常用的波形(图5-1)。
(3)V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VEP异常的判断标准:①潜伏期平均值+3SD;②波幅3μV以及波形分化不良或消失;③两眼间P潜伏期差值大于8~10毫秒。VEP主要受视力、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4)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BAEP指耳机传出的短声(click)刺激听神经,经头皮记录的电位。BAEP不受受试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1)波形命名:正常BAEP通常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字命名为I、II、III、IV和V。
()BAEP异常判断标准:①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3SD,和(或)波间期延长平均值+3SD;
②波形:消失或波幅I/V值00%;③(III~V)/(I~III)1.0。
(3)BAEP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客观评价听力、脑桥小脑脚肿瘤、多发性硬化(MS)、脑死亡的诊断、手术监护等。
4.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MEP包括电刺激以及磁刺激。磁刺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motorevokedpoten-tial,TMS-MEP)指经颅磁刺激大脑皮质运动细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MEP的主要检测指标为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almoorcon-duciontime,CMCT)。
(1)检测方法:上肢MEP检测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上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C7棘突和Erb点,在拇短展肌等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下肢MEP测定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下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L4棘突及腘窝,在胫前肌和伸趾短肌上记录诱发电位。
()异常的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各波潜伏期或CMCT延长平均值+.58SD、上肢易化状态下波形消失。各波潜伏期与身高有明显的相关性;CMCT与身高无相关性。
(3)MEP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素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脑血管病等。
5.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ERP指大脑对某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电位。ERP主要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电生理变化。ERP中应用最广泛的是P电位。
(1)检测方法:将能区分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刺激随机编排成刺激序列,小概率不规律出现的刺激称为靶刺激,另一种为非靶刺激。受试者选择性注意靶刺激,在靶刺激呈现后约50~毫秒内从头皮上记录的正性电位称为P。
()P检查的注意事项:受试者必须保持清醒状态,瞌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均影响P检查的结果。
(3)P电位的影响因素:P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波幅与年龄的关系尚不肯定,但70岁以后:波幅逐渐降低。
(4)P检查的临床应用:用于各种脑部疾病(包括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乙醇中*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