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加盟店经理问我有的顾客手麻是什么原因!能够引起手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问这个顾客的年龄,如果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要多警惕一下,排除中风的危险!
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更年期综合征:另外,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是并不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一觉醒来后整条手臂麻木,就好像无数只蚂蚁爬过,休息5~10分钟后逐渐消失”,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这种由末梢血液流通不畅、局部供血不足或神经受外力压迫等引起的生理性麻木一般较轻,对健康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长期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指的间歇性麻木,甚至夜间因麻痛而突然醒来,千万要警惕,注意排除以下这些疾病:
当出现单侧手麻的症状时,我们可以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寻找原因。
遇到手麻的患者相当的多,大部分手麻是颈椎病引起的,这就要我们全方位来思考问题,做出对应之策:
1、单纯五指发麻:
没有桡侧尺侧轻重区别的,一般可采用简单的方法,用肘部压患者手掌的劳宫穴10-20分钟;
2、单一桡侧手指发麻:
(1)旋前圆肌松解;
(2)尺骨隆突内侧缘松解;
(3)大鱼际根部间沟处即大多角骨处松解;
3、桡侧手指发麻合并颈椎病合并上肢酸痛:
要加上颈部5、6棘突点,同时要处理好前斜角肌的问题,一样要松解到位;
4、单独尺侧手指发麻:
(1)豌豆骨内侧缘松解;
(2)尺骨隆突内侧缘松解;
(3)肘部尺神经沟处一定要认真松解到位
5、尺侧发麻合并颈椎病的和上肢酸痛:
颈部6棘突和7横突点胸1棘突点要处理,同时一定要处理好肩胛提肌;
6、举手手麻缓解的患者或晚上一定要把手伸到被子外边才缓解手麻:
一定要处理好前斜角肌的问题;
7、躺在床上手指发麻,起床缓解:
要处理好骶骨三角;
8、发麻合并发凉:处理好前斜角肌;
9、骑自行车扶车把和手腕曲腕痛麻:
在豌豆骨处松解。
1??首先考虑颈椎病一般造成的原因是颈椎退化(骨刺、骨质疏松),造成脊柱变型、椎间孔狭窄压迫颈神经根所,若压迫第六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大拇指的麻木,若压迫第七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食指、中指、无名指之麻木,若压迫第八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小指的麻木,严重者亦会造成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握紧东西。颈椎退化更为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颈脊髓病变,此时不只手会麻,双下肢亦有可能麻木,僵硬无力,造成步行及大小便的的困难。患了颈椎病,做颈椎X光片可诊断,治疗措施有理疗、牵引和应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平时,可常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并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一般以7-9厘米高为宜,不可过高或过低,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可避免颈椎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致手麻
2胸廓出口综合征是因为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继发因素压迫而产生的手及上肢酸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血管受压征象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胸廓出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肌。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与锁骨下肌之间;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压迫神经的原因有异常骨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外伤引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头脱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产生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此外上肢正常动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气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神经和血管受压迫的程度加重。临床上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一)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胛带和同侧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二)动脉受压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麻木、疲劳、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受压动脉远端扩张形成血栓使远端缺血。静脉受压有疼痛、肿胀、痠痛、远端肿胀和青紫。3脑中风或其他脑部感觉皮质及视丘部位之病变是一种较少见却很较严重的手麻原因,如脑瘤或多发性硬化症,若不加以处理,症状会逐日加剧,手麻的位置会扩大至整只手,甚至到同一侧的脸部,这就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或是癫痫的发作,医院请医师作鉴别诊断。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8四肢缓解手麻1、按摩胸部,强心固本用一手拇指沿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隙处),四指沿天池穴(位于胸部乳头外侧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第4肋间隙凹陷处)、神封穴(在胸部正中线旁2寸,第4肋间隙凹陷处)按摩。另一只手从颈部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处)向下至胸底鸠尾穴(位于脐上7寸,剑突下半寸处)上下按摩,共计次。2、按摩颈部,活血化瘀以左右手分别用拇指和四指分开,掐捏喉部上端廉泉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上缘凹陷处)、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处)和其下端的天突穴各次。再以左右手分别有节奏地按搓颈后的天柱穴(位于颈部斜方肌处缘之后发凹陷中,约当后发髻正中旁开1.3寸)和哑门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第1、2颈椎棘之间的凹陷处)各64次,按搓时要辅以头部的俯仰动作。3、梳洗手臂,理经祛邪用右手掐捏左腋窝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尔后再从上而下,由下而上梳洗手臂内外侧。再按合谷穴(将一手拇指指间关节纹正对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边缘,此拇指尖所指之处)和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掌骨的掌中纹处,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所指)各64次,最好再以同法换手按摩。4、伸长颈部,疏筋解痉双手提至腰部,吸气,然后慢慢向下压去,脚底用力抓地,挺胸收腹,颈部有意识地向上伸长,吸取天地之灵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