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某一天照镜子,突然发现了面部出现了皱纹,内心多少会有一些无奈与恐慌,然后开始尝试各种高档的护肤品来消除掉这些岁月的印记。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兴师动众,一针小小的药物就能打破岁月的魔“皱”。
皱纹是怎么形成的?皱纹是指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皱纹分为动态纹和静态纹。
动态纹也叫表情纹,比如常见的鱼尾纹、抬头纹、眉间纹就都属于这一类。动态纹出现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时间一长,动态纹就会被“锁死”,变成静态纹。
“除皱针”——肉*素
而那“一针”神奇的药物就是A型肉**素,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除皱针”。肉*素应用于美容去皱有20多年的历史了,已连续多年排在美国美容手术榜首,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无创美容魔法,它具有强大的除皱和局部美塑功能,不仅女明星爱肉*杆菌,很多男明星也公开承认自己是肉*杆菌的爱用者,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及价格的不断亲民,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也纷纷加入肉*素注射除皱的行列,清除“岁月痕迹”,焕发美丽容颜。
A型肉**素作为一种神经*素作用于胆碱神经末梢,具有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干扰乙酰胆碱向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拮抗钙离子的作用,从而使肌纤维不能收缩,降低了肌张力,导致肌肉松弛、麻痹。皱纹也随之而逐渐消失,去除皱纹效果强劲,同时有效提升面部肌肉、紧致肌肤,从而实现消除皱纹、瘦脸等目的。
肉*素“针”神奇~
1、除皱:肉*素治疗面部上1/3皱纹效果最佳,如:额纹、眉间纹、鱼尾纹、鼻背部皱纹、鼻唇沟纹和颈纹等。适应于不愿意接受手术除皱者、对手术有顾虑者、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
2、瘦脸、瘦腿、瘦肩:针对面部咬肌肥大、小腿肌肉发达、斜方肌肥大者,可达到使脸庞变瘦,小腿变细、肩部变瘦的效果;
3、面部微调:通过改变肌肉的动态平衡,调整口角和眉毛等面部特征位置;
4、治疗局部多汗症:腋下、手掌、脚底的多汗症;
5、治疗腋下臭汗症:即轻度腋臭或狐臭。
肉*素有哪些优点?
1、无需开刀:肉*素除皱手术注入的药物数小时就会被人体吸收,无需手术、无创伤;
2、精确生物除皱见效时间短:肉*素除皱手术使用微量的肉**素作面部多点皮下注射,短时间内精确消除面部密集细小皱纹,如前额、眉间、眼外眦部、颊部、口角、颈部等皱纹,使皮肤光泽有弹性;
3、无恢复期:肉*素除皱手术不需要恢复期,只要几分钟即可直接回家或去上班。无创伤,不需要休息,不影响工作。
注射肉*素是否安全?
真要论起来,肉*素的致死剂量为U以上,就是说需要静脉注射至少30瓶U的肉*素才会导致全身性致死发生。而医疗美容上注射量非常少,全面部除皱注射一般不会超过U,即使同时注射瘦脸和瘦小腿的用量也才-U左右。肉*素注射为肌肉局部用药,治疗剂量内几乎在血液中检测不到肉*素。
最重要的是肉*素的作用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一般在半年左右就会消失,并不会像手术或者其他有创性的除皱那样导致永久性的损伤。
哪些人群不能注射肉*素?
①重症肌无力患者;②上睑下垂患者;③多发性硬化症患者;④孕妇、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者;⑥身体瘦弱,伴内脏功能不佳的患者了解更多可下载科瑞泰Q医App登陆“天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咨询扫描
第期脑科学日报
年1月11日
科学时讯
1,Science
mRNA疫苗通过旁观者耐受抑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来源:BioArt
抗原编码的m1ΨmRNA治疗可有效改善小鼠EAE
1月8日,德国美因茨约翰尼斯·古腾堡大学医学中心UgurSahin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了题为AnoninflammatorymRNAvaccinefortreatmentof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的研究论文。
研究表明,通过纳米颗粒配制的1-甲基假尿苷修饰的mRNA(m1ΨmRNA)将编码疾病相关的自身抗原递送至脾脏CD11c+APCs中进行抗原提呈,没有炎症背景。在几种多发性硬化症的小鼠模型中,通过m1ΨmRNA治疗可有效抑制疾病,治疗效果与效应T细胞的减少以及Treg细胞亚群的发育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Treg细胞行使了强效的旁观者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改善同源和非同源的自身抗原诱导的疾病状况。
阅读链接:
Science
mRNA疫苗通过旁观者耐受抑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2,封面文章:无需病*载体!成功递送神经抗体
来源:生物通1月6日在同行评审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公布了CytoDel,Inc.公司主导产品Cyto-的临床前数据。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系KonstantinIchtchenko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基于细胞内抑制BoNT亚型A1轻链金属蛋白酶(LC/A1)的肉*杆菌中*的潜在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一种由功能阻断单域抗体(sdAb;B8)融合到C1ad载体(形成B8C1ad或称Cyto-)上的精密生物疗法可以通过抑制LC/A1的催化活性进入神经元并保护SNARE蛋白。对小鼠、豚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B8C1ad对症后给药可产生解*解*剂。C1ad分子呈递平台的灵活性为快速开发新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些优势。特别是,LC的突触前定位提示这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涉及活性区蛋白的突触病变方面特别有效。实际上,通过添加单个结构域或蛋白质平台,可以有效地将抗体重定向到其他结构域或蛋白质平台。阅读链接:封面文章:无需病*载体!成功递送神经抗体3,双相情感障碍,金标准疗法为何对大多数患者无效?
来源:生物通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锂盐被认为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金标准,但将近70%的患者对此无应答。这使得他们处于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情绪波动之中。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罪魁祸首可能在于某个基因活性的降低。研究团队发现,LEF1基因激活的减少会破坏神经元的功能并促进脑细胞的过度兴奋,而这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这项成果于1月4日发表在《MolecularPsychiatry》杂志上,有望催生新的药物靶点以及锂盐无应答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阅读链接:
双相情感障碍,金标准疗法为何对大多数患者无效?
4,Nature刘如谦团队在单碱基编辑技术治疗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来源:BioArt1月6日,来自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DavidR.Liu实验室与NIH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FrancisS.Collins实验室以及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JonathanD.Brown实验室合作在Nature发表题为InvivobaseeditingrescuesHutchinson–Gilfordprogeriasyndromeinmice的论文。文章证实了单碱基编辑工具ABE在早衰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研究指出,在低脱靶风险的条件下,ABE能直接逆转早衰小鼠模型中的致病点突变并明显改善模型的多种症状,且单次注射携ABE的AAV病*便能显著延长其寿命。阅读链接:Nature
刘如谦团队在单碱基编辑技术治疗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5,JNNP:脑脊液β-synuclein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来源:梅斯神经
突触核蛋白(synuclein)是存在于突触前末梢和神经元核内的蛋白质,有α、β和γ等类型。以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前期质谱分析,β-synuclein被确立为具有潜力的AD候选标志物。
来自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型的β-synucleinELISA检测试剂盒,并评估其作为AD诊断和预测标志物的潜力。相关结果发表在BMJ子刊JNNP杂志上。研究证明了β-synuclein定位于谷氨酸突触中,且该ELISA试剂盒用于测量β-synuclei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此外,该研究结果也对之前给予质谱的研究进行了证实,即AD和CJD患者CSF中β-synuclein水平增加,支持其作为突触变性标志物的潜在用途。
阅读链接:
JNNP:脑脊液β-synuclein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6,氯氮平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否适用于东亚人群?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基于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GNP)指南,氯氮平的有效血药浓度为-ng/mL,>ng/mL视为实验室危急值。日本冈山大学YujiYada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该国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40.1岁,女性58人),旨在确认AGNP推荐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浓度范围是否适用于东亚人群,以及评估氯氮平日剂量与氯氮平血药浓度、临床疗效、严重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镇静、肌阵挛、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近日发表于ActaPsychiatrScand.。
研究显示,AGNP提供的上述氯氮平血药浓度参考值在东亚人群中同样具有实用价值。例如,氯氮平血药浓度>ng/mL时,BPRS总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ng/mL时。另一方面,氯氮平血药浓度>ng/mL时,疗效可能更优,但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如肌阵挛、癫痫发作)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阅读链接:
氯氮平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否适用于东亚人群?
研究速递
7,一个造福患者的基因诊断:这些遗传病也是自闭症
来源:生物通
一项国际研究分析了名被诊断患有遗传病拷贝数变异(CNVs)的患者数据,其中四种与自闭症高几率有关,分别是22q11.2缺失、22q11.2重复、16p11.2缺失和16p11.2重复。
研究结果显示,患有这四种遗传病的个体中,自闭症的患病率很高,从23%到58%不等。一般人群中自闭症的患病率为1%。研究小组还发现,54%的患有这些遗传疾病的人,虽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闭症诊断标准,但他们的自闭症症状水平仍然很高。同样的遗传条件下,自闭症的症状也有很大的差异。
阅读链接:
一个造福患者的基因诊断:这些遗传病也是自闭症
8,不贪杯,就健康?不存在的!
来源:MedSci梅斯
有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心想喝一点酒没关系的。只要不超过驾驶的法定血液酒精浓度限度(0.08%BACs),就不算酒驾。然而,发表在《生理学杂志》(TheJournalofPhysiology)上的新研究首次发现,手眼协调能力对酒精的敏感度大大增加,在血液酒精浓度(BACs)水平低至0.%时,参与者的眼球运动、对目标速度和方向的处理就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喝下半瓶啤酒后,视觉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而视觉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对驾驶和其他相关活动至关重要。
阅读链接:
不贪杯,就健康?不存在的!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文阅读
1,1.9脑科学日报
Neurology:这类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额叶皮层Tau病变显著
2,1.8脑科学日报
科学家建立一个肠脑轴体外模型!新型pH探针:实时研究大脑深层结构细胞外pH动力学
欢迎加入超过人的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brainnews文献互助群,解决文献下载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