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潘德孚(–),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续:
捕风捉影的艾滋病(1)
(四)关于HIV病*神话
“迄今为止,艾滋病HIV理论一直是在缺乏证明的情况下获得支持的,其原因在于:它是由美国联邦*府机构——美国健康研究所发起和正式开展研究HIV的。这种可信性足以使各地的人们毫不迟疑地接受病*理论。下面这个事实尤其重要:对病*了解较多的医生为数很少,了解‘反转录’病*的医生更少。自从正式公布以来,美国健康研究所的工具——疾病控制中心与仪器和药物管理局,就一直通过大规模的宣传运动来加以支持,只认可与HIV感染有关的观点,坚决排斥任何与HIV理论相左的研究数据,无论它们多么有价值和富有独创性。
加洛原来的职务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人体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曾指挥过对抗癌症的战争。在对抗癌症的战争失败后,他又承诺指挥对抗艾滋病的战争了。他把在对抗癌症战争中遗留下来的一种病*,作为艾滋病病*拿出来实现承诺。洛克干的是实有其事,或张冠李戴蒙骗世人,只能让事实说话。
我们的病*学家发现病*,犹如化学家发现新的元素。化学家发现新元素首先要测定它的性能、原子量、化学特性。如果化学家对这种元素性能、特性、原子量等胡说一通,那就必然被认为是个骗子。病*学家发现新病*犹与化学家发现地球里的稀有元素一样,要测定这些新病*做什么用的。但是,也许洛克先生太忙碌了,他以为只要是白血病人身上发现的,那就是白血病的病因。白血病被称为血癌,所以,洛克先生在研究白血病时发现了HTLVⅠ,但当他知道病*不是癌症病因的结论下来后,才知道没戏可做了。所以,当他接下艾滋病的“业务”后,心中早已有底,手头就有一种病*可以作为艾滋病病原,至于它是滥竽充数或是张冠李戴,他认为反正知道此学的人不多,何况他有美国*府的威望顶着,有着巨大的国际药物卡特尔公司的支持,于是就忘乎所以起来。岂知,螳螂捕蝉,*雀其后,在美国健康研究所里,还有一位杜斯伯格在监视着呢!
在此后的一年——年里,加洛及其课题组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反转录病*,并命名为人体T细胞白血病*Ⅱ型(HTLVⅡ)。它是在一位患有毛细胞白血病人身上发现的。由于后来证明它没有危害,因而加洛课题组又把寻找病*的努力方向转到了解决艾滋病的问题上。
因为依然确信病*是人类的最大敌人,所以加洛设法证明:即使HTLVⅠ不是白血病的原因,也将是艾滋病的病原。这真是一种古怪的观点转变,他先是说这种病*导致了白细胞(白血病)数目增多,现在又说这种病*减少了白细胞数目,从而导致了艾滋病。”
(《现代医疗批判》第89~90页)
“有人认为,患有艾滋病的人数,现代化国家里有成千上万,而第三世界里可能有数百万。这种说法的唯一依据是,这些人的艾滋病检测‘呈阳性’,即他们携带了被说成致命的反转录病*——HIV。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的健康情况良好,并未呈现艾滋病综合征的病态。怎么能把健康的人说成患上艾滋病呢?艾滋病是一种综合征,如果未患上综合征,就不会发展为艾滋病。
另外,假若HIV是艾滋病的真正原因,那么,这也是有待于证实的假设。事实上,即使从某人的血液里检测出艾滋病病*抗体,也丝毫不意味着这些抗体带有病*;相反,这意味着,与其他所有病*相同,身体过去曾携带过它,但现在已经建立起防线。
一些HIV呈阳性的人,尤其是高危人群的人(忙于毁灭自己的人),最终会患上艾滋病——只有他们才能出现这种结果。但是,事实上,在高危人群中,只有不足3%的‘艾滋病抗体呈阳性’的病人能完全发展成为艾滋病。因此,除了他们的高危行为是致病原因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原因了。毁灭性的医疗手段、艾滋病等于判死刑的偏执的恐惧心理,究竟使多少人濒于患上艾滋病的边缘呢?典型地说明了人们对于HIV偏执的恐惧程度,一名警察与一名患有艾滋病罪犯搏斗时,被对方咬了一口,由于极度恐惧,他竟然用佩带的手枪自杀了。
加洛认为:由于病*的掠夺性活动,侵袭白细胞并杀死它们,因而,损害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种理论由于通过宣传被全世界信奉,但却不能自圆其说,更不用说得到证明它能杀死人体内的白细胞。而且,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艾滋病人身上检测不出HIV病*,全世界却对它万分恐惧。
《纽约市报》的查尔斯·奥特莱布采访了加洛博士,向他提出了科学准确性的问题,加洛博士认为,他最初坚持HIV是艾滋病病因的观点,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一个极端。另外,他认为,人们会对深奥的理论感到困惑不解。奥特莱布告诉他,把对公众健康的关心与对科学真理的表述混为一谈是危险的做法,但加洛博士坚持自己具有这样做的医学权威。
研究指出:只有50%的艾滋病人身上才能检测出活性HIV。即使能检出活性HIV,,也最多只有万分之一的白细胞携带它,有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白细胞携带它。在一位宿主的体内只有不到五百分之一的T细胞携带休眠的显而易见,如果一位病人身上未携带HIV,你就不能责备它杀死了白细胞。另外,假如HIV真能损害体内的白细胞(再重复一遍:这从未得到证实),假若只有万分之一的白细胞携带HIV,那么,它杀死白细胞的数量,就根本抵消不了身体在正常情况下所制造的新白细胞的数量。最近,世界伟大的病*学家彼得·杜斯伯格教授认为:‘杀死如此少的白细胞的HIV能毁灭身体的论调,与每天枪杀5名拥有数亿人口国家的士兵就能征服一个国家一样,都纯粹是无稽之谈。’”
(《现代医疗批判》第76页)
“与最初声明相吻合,加洛博士自从承认HIV不是他的发现以来,就一直拒绝对该问题的证明进行任何争论。而与此同时,最早发现HIV的卢卡·蒙塔格尼博士,却己宣布自己不再相信HIV引起了艾滋病的观点。HIV导致艾滋病的观点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这几段摘自《现代医疗批判》的文章,说明在美国轰动一时的HIV病*,已经是昔日*花,但它在中国,却与“癌症病*论”一样,方兴未艾。08医院,在各地卫生领导部门的指挥下,掀起一场宣传艾滋病的运动,把身上带有HIV抗体的健康人,当做艾滋病患者呢!医院,除了仍在利用HIV的检查方法大赚其检查费,还给健康的人制造得病的恐慌。
这出哑剧差不多快闭幕了,它的演出时间极其漫长。……打破HIV神话把某种常识引进医学的人,是世界最伟大的病*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彼得?杜斯伯格教授……
(五)HIV理论无法自圆的真正原因
“医学长期受控于医药企业,未来的医疗研究也将依赖于这些公司的资助,这将导致一种趋势:许多主流医疗除了药物和外科手术拒绝考虑任何其他疗法,尽管这些疗法得到了许多科学家证明。不少医生(尤其是那些应该被谴责的)拒绝了许多革新者发明的重要疗法,不假思索选择各种手术或药物,而这些手术和药物其实比现代蛇油的作用好不到哪去。如此会形成这样一种气候,医生们都跑到替代和正统疗法的阵营中去了,支持那些有着坚实科学和临床基础的疗法的人却寥寥无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首席教授彼得·迪斯贝格(即杜斯伯格)博士就遭到公开的谩骂,因为他曾用厚达75页的论文证明HIV(艾滋病病*)不是AIDS(艾滋病)的病原。”
杜斯伯格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病*学家。“年,他被美国健康研究所评选为全美23位著名科学家之一,并被奖励了声誉极佳的50万美元的‘杰出研究者基金’,以期望他能在征服艾滋病的战争中卓有建树。他确实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令该机构沮丧的是,杜斯伯格并未完全沿着的方向进行研究”。(《现代医疗批判》第93~94页)这就是杜斯伯格遭到公开谩骂的原因。
杜斯伯格不仅否定了加洛的HIV假说,同时谴责假说的提出是一种冒险行为。由于这个假说,导致制药公司生产了AZT。AZT是作为治疗艾滋病而生产的药物。(本文资料,请阅《医生没有告诉你的》第9页)这种药物,会杀死人的白细胞,降低人的免疫能力,使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本不会发生的疾病更为迅速地发生。
“作为世界上反转录病*学家的权威,杜斯伯格一直强调指出:反转录病*绝不可能是艾滋病病原。他不断向罗伯特?加洛挑战,向这位假说的创立人挑战,或向该机构的其他专家挑战与他们争论HIV假说。他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发出挑战书,但对方却没有一点反应。他的‘杰出者研究基金’也被停发了。对于展开争论的要求,无人理睬,而且还被看得一文不值。然而,这要求绝非一文不值,迟早要得到回答。越来越多的报界人士正在要求做出回答,他们站出来支持杜斯伯格。年就发现HIV的卢卡?蒙塔格尼尔教授,已公开声明自己不再相信HIV是艾滋病原。罗伯特?加洛博士,以欺诈的手段宣称自己是HIV的第一个发现者,他于年首次提出了HIV假说。但加洛现在也转而不相信HIV理论了,其原因在于他的可信度下降了,而且对弄虚作假的调查工作,也降低了美国健康研究所的声誉。”
(《现代医疗批判》第94页)
这里反映了医学的微观研究的一个大漏洞:会使研究人员信口乱说而不会受到谴责。因为,显微镜下确实看到了一种没见过的微生物,至于它是做什么的?它会起什么作用?它使白细胞降低了或使白细胞升高了,谁也不知道,谁都无法检测。加洛一下说它会使白细胞升高,所以导致白血病;一下又说它会降低白细胞,所以,会生艾滋病。可见,微观研究给发现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加洛博士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癌症研究失败了,这研究的残留物又可以拿来作为艾滋病的研究成果。除了因为他有着墙头草那样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本身存在着无法解救的漏洞。
《现代医疗批判》的作者罗恩先生揭示了微观医学的研究方向的错误:在显微镜下所有看到的都是静态的事物,这些静态事物背后的动态方式,都是这些研究人员的猜想,不能当真。如果把这种猜想当真的话,那么,它就很容易演出一出出的悲剧。西方医学是商业行为,研究所需要付出的经费,要从研究中收回。而且,还要加上“知识产权”。这“产权”不只是向美国人民收的,更大的市场在全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医学明知错误而不愿意改正的原因。70年代,美国已经知道癌症的治疗(手术、化疗和放疗)错了,但不说,中国卫生部长带一班专家去美国学习治癌方法,美国的专家仍然传授他们这样的方法。现在,美国根据这种方法治癌的人逐渐减少,因而死亡率下降了,而中国根据这种方法治癌的人却逐日增多,死亡率不断上升。
正因为艾滋病是空穴来风,如何诊断就成了一个难题。如何诊断艾滋病,医生当中存在着大量分歧。艾滋病研究机构发布的有关信息,多半是以纯粹假设为基础的。HIV病*被说成病原,但有的病人身上没发现;尽管多数病人身上发现了某种病*抗体,并非所有病人身上都有。多数携带抗体的人未生病,另一些未携带抗体的人却生病了。可见病*理论说得不准。“正规的”诊断一直在检测病人身上是否呈现出了一种或多种典型病症,这些病症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卡波济氏肉瘤、巨细胞病*或其他艾滋病相关症候簇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如果你恰恰是一位男同性恋者或静脉吸*者,那么,一旦出现了所述任何一种症状,就会被宣布患上了艾滋病。然而,如果你不属于这类人,那么诊断的依据便没有偏见了,你就会被宣布只是患上了肺炎、肝炎,或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不是一点没准吗?
艾滋病诊断缺乏客观标准,有人便认为,既然艾滋病*会攻击淋巴细胞T4(又称CD4),(那么)如血检这种类细胞低于某个数目就确定谁得了艾滋病。但这种方法又可能使一个健康的人被诊为艾滋病人。而且,即使这人很健康,可以免用药物,恐惧也可能使这人免疫功能更加降低而成为真正的病人。
美国杰出的女性记者麦克塔格特关于艾滋病诊断困难的报道说:
“对AIDS(艾滋病)的诊断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HIV(艾滋病病*)最常用的方法,通常试验结果呈阳性被认为是感染HIV的标志。免疫印记(WesternBlot)方法通常用于对ELISA检验中,在病人的血清样本中加入蛋白混合物,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有HIV抗体,就会同蛋白发生反应。
利用HIV检验诊断AIDS的理论基础是,病*抗体反应说明了病*的存在。医生们的前提假设是,如果你体内含有HIV特异性抗体,那么也一定存在HIV病*。换句话说,所谓的AIDS检验,测定的不是HIV而是其抗体是否存在,然而抗体通常是机体抵御感染并成功的标志。机体抵抗病*成功,就产生了抗体。有抗体的人,却被认为是艾滋病患者,这是多么荒谬?!
除了难以直接检测HIV这一点之外,这些检验本身也是极其靠不住的。澳大利亚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埃莱妮·帕帕佐普洛斯·埃莱奥普洛斯博士曾经对这两项检查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根据他的调查,年在俄罗斯,2万名ELISA实验阳性的病人中只有例通过了WesternBlot。
另外一个问题是:蛋白P24通常被认为是HIV存在的证据,但是也存在于人体内的非致病性轮状病*中,这说明P24非HIV所特有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疟疾、人乳头状瘤病*感染(尖锐湿疣)、腺热、梅*、结核和麻疯等疾病均可对HIV的ELISA检查产生假阳性干扰。普通病*性尖锐湿疣病人P24蛋白的阳性率达13%,皮肤癌病人的P24蛋白的阳性率为24%,而多发性硬化病人的P24蛋白阳性率更高达4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P24蛋白阳性的病人,其中一半在后来进行的复查中都转为阴性。输血也可以造成HIV检验的假阳性。麻风病细菌的蛋白和疟原虫蛋白均可在AIDS的ELISA和WesternBlot检验中出现假阳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著名AIDS专家马克思·埃塞克斯博士发现在非洲经WesternBlot检验为阳性的病人中有85%的人后来又被证明HIV阴性。
许多艾滋病病人身上,根本找不到HIV。HIV检验的最大问题在于,假如你的HIV检验为阳性,那么你一生都会被打上HIV阳性的烙印。这将会给你的保险、工作、结婚甚至出境带来麻烦。另外更糟的是,阳性的HIV检验结果将会把你送上冷酷无情、希望渺茫又充满危险的漫漫AIDS治疗之路。”
(《医生没有告诉你的》第25~26页)
基于上说,艾滋病诊断就是个难题。它之所以成为难题,有难以启口的苦衷。因为,事实已经很明显,所谓的艾滋病,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艾滋病,也没有所谓的HIV病*。只是某几位病理学家解剖了几个自我毁灭者的尸体后,胡诌了一个病名,然后,便由美国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员罗伯特·加洛宣称找到了一种所谓的HIV抗体,因而宣布发现了HIV病*。有了HIV病*,艾滋病便铁板打钉——落实了。这就是说,艾滋病如何诊断还没弄清楚,宣传就铺天盖地,制药公司急切需要一大批病人买他们的药了。
(待续)
作者简介
潘德孚(–),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年出生于温州,年自学中医,先后师从温州名老中医方鼎如、胡天游、谷振声三位中医名家,专于学,勤于医,敏悟慧思,术业日精,尽得诸师之所长。行医50年,活人无数,悟道有成。年退职开设温州市潘德孚中医诊所。
年最先觉察到医疗市场化导致腐败后患,挺身发表了《医疗腐败的根源探讨》。同时总结一生临床心悟,著成《潘德孚医话》《治病的常识》等书,质疑西医理论,反击中医伪科学论。由于临床疗效卓著,《温州日报》为之特辟的专栏上发表了《中医小故事》50余篇,深受群众欢迎。近年出版《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浙江科技出版社版),汇集了许多临证小故事,阐明医生临床的任务不是卖药,而是要“帮助病人策划一场战胜疾病的战争”,因为,只有病人自己,才能战胜疾病。
潘老学养精深,历练丰厚,深通医理,率先提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的精辟见解,明确指出“病灶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治病应该治原因而不是治结果。现代医学专门在人体某部位查找病灶并加以切除的疗法乃是方向性的错误”。
主编简介
高浩宇,中医师,字履冰,医院院长,第四届生命健康医学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针灸教育分会理事,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会员。主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7篇。
自幼学医,医术传承于浙江温州名医潘德孚老先生,八年来,先后于北大医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与针灸,现从事癌症、白血病的治疗研究。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一天一篇,分享养心、养身、养神的秘笈。
中医锦囊,必有一“笈”适合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