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es注:我们的大脑对味觉是有偏好的,比如喜欢甜食,而尝到甜的感觉,大脑会觉得快乐,为什么呢?大脑是否有特定的结构在维持和主导这种爱糖的偏好呢?是否存在肠-脑轴系来调节这一偏好呢?《NatureNeurology》在年4月发表了一篇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Zuckerman心智脑行为研究所做的有趣研究,提示机体存在肠-脑轴系及其对糖偏好的调节作用。
Abstrect“糖的味道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基本的感官知觉之一。动物即使缺乏甜味受体,也能对糖产生强烈的偏好,表明了一种独立于味觉的机制。在这篇研究里,研究者们检测了糖偏好的神经基础,并证明迷走神经节和脑干中的神经元群通过肠-脑轴被激活,以产生对糖的偏好。这些神经元在糖而不是人工甜味剂的作用下受到刺激,并通过将糖直接递送到肠道而被激活。利用功能成像,研究者监测了肠-脑轴的活动,并确定了肠道输送葡萄糖激活的迷走神经元。接下来,研究者还设计了肠道-大脑回路中突触活动被基因沉默的小鼠,并阻止了对糖行为偏好的发展。由此,他们还发现,通过化学遗传学激活来选择这个回路可以产生对其他不太喜欢的刺激的偏好。总之,这些发现揭示了对糖偏好发展至关重要的肠道到大脑摄入后糖传感途径。此外,他们解释了甜味剂与糖的行为效应差异的神经基础,并揭示了糖高度食欲效应的基本回路。”Yules注: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MS,Multiple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疾病,俗称格林巴利。该病也是一种罕见病,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患者机体的神经髓鞘的破损和剥落致使其脊髓、大脑及视神经功能受到损害;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神经系统残疾在发病一二十年后逐渐加重,会使其丧失自理能力、失明甚至失去生命,而且其神经系统症状常常容易导致误诊。《Natureneurology》在年12月发表了一篇由哈佛医学院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提示了MS治疗可能的新靶点。Abstrect“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及其调控知之甚少。该篇报道了通过单细胞RNA测序结合细胞特异性RibotagRNA分析、转座酶易接近染色质测序(ATAC-seq)、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DNA甲基化的全基因组分析以及基于CRISPR-Cas9的体内遗传干扰技术,分析多发性硬化及其临床前期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星形胶质细胞。研究者在EAE和多发性硬化中鉴定出星形胶质细胞,其特征是NRF2表达减少和MAFG表达增加,MAFG与MAT2α合作促进DNA甲基化并抑制抗氧化和抗炎转录程序。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号转导驱动MAFG和MAT2α以及促炎转录模块的表达,促进EAE和可能的多发性硬化的CNS病理学。该研究结果确定了多发性硬化的可能候选治疗靶点。”注释
MAFG:全称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G(鸟类),是一种具有转录因子/顺序特异DNA结合/蛋白二聚化作用的基因同源物,分布于染色质,参与转录/调控转录,DNA依赖/转录自RNA聚合酶II启动子等生物过程。
NRF2:核因子E2相关因子,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保护性转录分子,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个器官中。
Abstrect
“ATP13A2(PARK9)是一种晚期溶酶体内转运蛋白,在遗传学上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包括Kufor-Rakeb综合征(一种伴有痴呆的帕金森综合征)和早发性帕金森病。ATP13A2提供了对帕金森病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的保护,而ATP13A2的缺失损害了溶酶体。然而,ATP13A2在溶酶体中的转运功能仍不清楚。这篇研究,研究者建立了ATP13A2作为溶酶体多胺输出标的,在检测的多胺中对精胺表现出最高的亲和力。多胺刺激纯化ATP13A2的活性,而与疾病有关的ATP13A2突变体功能受损程度与疾病表型相关。ATP13A2通过内吞作用促进细胞对多胺的摄取,并将其转运到胞质中,突出了内溶酶体在细胞对多胺摄取中的作用。在高浓度下,多胺诱导细胞*性,由于溶酶体功能障碍、溶酶体破裂和组织蛋白酶B活化导致ATP13A2丢失而加剧细胞*性。这种表型在ATP13A2或其同源物表达受损的神经元和线虫中重现。研究者提出溶酶体多胺输出缺陷是溶酶体依赖性细胞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神经变性有关,并揭示了哺乳动物多胺转运系统的分子同一性。”汇总资源来自《Nature》,原文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