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得过脑血管病吗?看,这有一个遗留的陈旧病灶”,“大夫,我不知道啊”。还有些患者会说“大夫,以前就有这个病灶,啥也不影响,我也没管它”。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很多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脑血管疾病,自己却没有任何察觉。后期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了其他症状才得以重视。其实,我们应该早期进行排查,寻找危险因素,因为这有可能是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全脑性的慢性重大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为老龄化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人未老脑先衰”
脑小血管病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其起病隐匿,许多临床症状例如反应迟钝、行走不稳、性格改变、睡眠障碍等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是被归因于自然衰老。数据显示,20%~40%的老年性痴呆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不同于大血管病变,脑小血管病主要导致小卒中和慢性脑损害。如果把脑部血管比喻作一棵树,脑小血管就相当于大树的树梢,大树过早地出现枯枝落叶,人脑未老先衰,最终大脑会伤痕累累。
“三高”是发病危险因素
脑小血管病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急性发作可表现为脑梗死或者脑出血,慢性发病过程可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抑郁、步态障碍、吞咽和排尿功能异常等。
最常见的脑小血管病病因是小动脉硬化,这种类型也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等都是脑小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此外还有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小血管病、炎性或免疫介导性小血管病等其他病因。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首先从预防危险因素开始,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此外,对于症状性新发皮质下小梗死灶的二级预防需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脑小血管病具有易患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双向性,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应进行脑出血的风险评估。
针对脑小血管病所致的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机、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的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
据统计,中老年人群脑小血管病患病率已超过70%,患病人数高达7.5亿之多,疾病负担沉重。为进一步在广大老年人群中筛查脑小血管病,达到提前早发现、早期干预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发起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脑小血管病多维精准诊治平台的建设”研究项目,并开创性的引入武汉久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穿戴及其闭环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前瞻性研究,该项目已获批,并得到国家和省级研究经费资助,目前正在开展中。
该研究项目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久乐科技可穿戴设备,以期建立CSVD患者新发血管事件、认知障碍、步态障碍和影像学改变等多维度预测模型;明确中国社区人群CSV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转归,发现新的CSVD危险因素。
久乐科技作为我国领先的智能穿戴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专注于提供闭环监测预警健康管理服务,早在医院医院开展了“AIM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次脑小血管病研究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巩固久乐科技在健康大数据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核心技术,将久乐闭环监测预警管理服务充分运用到脑小血管病研究中,通过长期随访发现此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项目拟在广大老年人群中免费完善头部磁共振、血液检测、全套神经心理评估、步态分析等检查。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临床招募阶段,现正面向全国招募临床研究受试者。该项目作为一项观察性研究,没有明显影响健康的内容。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诚邀您参与脑小血管病研究项目:
参与条件
1、年龄55-85岁,65岁以上优先;
2、长期在武汉市内居住(可以保证每年一次的随访);
3、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优先。
存在以下情况不适宜参加:
文盲、偏瘫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配合完成磁共振等检测、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例如精神障碍、肿瘤、脑出血、多发性硬化和帕金森病)等。
欢迎咨询是否合适参加:
电话/(赵医生)
喜欢点在看,有用就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