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中醫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同一個病人,這個中醫和那個中醫常常有不一樣的說法,讓人不知道那個是對的。
相對中醫而言,很多人覺得西醫有一定的標準,這個西醫和那個西醫可能意見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差不了太多。然而,這樣的認知是對的嗎?其實不盡然。
有一位病人,乳房有腫塊,幾個月前在中國檢查,認定有0.5cm,醫生認為要馬上開刀。病人又到台灣重新檢查,認定有0.8cm,認為要開刀,不過,應該先觀察三個月再確定。病人不放心,回到美國再做檢查,認定有1.1cm,幾個月來,似乎腫塊在增長,但是,美國的醫生覺得不用緊張,觀察六個月再做決定。
另一位病人,幾年前右側乳房有癌變,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後,後遺症很嚴重,痛苦了一年多。沒想到,兩年後,左側乳房又癌變,手術切除後才來找我。
中醫治療的不錯,病人及先生很高興,不想聽西醫的意見進行放療,但是台灣的親人給病人很大的壓力,逼著病人進行放療。病人問我該怎麽辦,雖然我不贊成放療化療,我不願意看到他們家裡為醫療方式而大吵,我告訴他們去看另一位西醫癌症專家,結果這位癌症專家也認為進行放療比較保險,不過,認為只需要原來那位醫生定的劑量的25%。如此大的轉變,使得病人放療後的後遺症減少很多,我接手治療也就簡單很多。
我在診所,常常看到像上面的例子。不但不同的西醫有很不一樣的意見,臨床和最新研究也差很多。
譬如,已經有不少醫學研究認為美國乳癌的治療,有百分之五十(50%)是過度的或沒有必要的,很多早期乳癌及某些種類的乳癌,是不會對人體有太大的影響,不必要的手術化療放療導致了更多的問題。
但是臨床上,絕大部份的醫生仍堅持「早發現早治療」,仍會告訴病人,一定要手術切除,再加上某種形式的化療或放療。
像這樣對比鮮明的差異,其實非常多,只是大部分的病人,尤其是亞裔病人,往往聽了第一位西醫的診斷,就認為是「終審定讞」,不會做足了功課來挑戰西醫的意見,而會積極尋求中醫不同意見的病人,可能就更少了。
這是很可惜的,現在資訊發達,很容易上網做研究,雖然網上有很多相衝突的意見,做足了功課,至少可以提高和醫生討論的層次,也有較多的理由對醫生的意見提出質疑。身體是自己的,很多人買東西都還先研究幾個月,找醫生看病卻是十分盲目的!
END作者
介
紹李宗恩
李宗恩醫師,美籍華人。原本為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管理人及投資人,獲得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BA。因父親罹患肝癌而進入醫學領域,師承經方大師倪海廈,並成為其指定學術傳人。
李醫師受邀到各地醫療機構教學演講及指導中西醫師,為中國醫藥大學五十周年慶主講、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班大型醫學研討會特邀授課專家及查房教學、美國國際醫藥大學博士院博士生導師等。曾擔任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臺灣工業研究院顧問、北京市*府醫療諮詢專家顧問等。李醫師擅長使用經方中醫治療重症、急症、特殊複雜疾病,因臨床療效卓越聞名。如各類惡性與良性腫瘤、急性與慢性白血病、淋巴癌、各類重度關節炎、急性心衰竭、紅斑性狼瘡、重度急性過敏、重度急性與慢性感染、各類流感肺炎、急性肺積水、膽結石與膽囊炎、急性闌尾炎、肝炎、腎炎、腎結石、急性深層靜脈血栓、多發性硬化症、急性肌肉流失、重度全身水腫等等,以及其他很多西醫無法確診及治療的疾病,並幫助過許多大型西醫院放棄的重症病患。李醫師還治癒許多神經與精神科疾病,受到中國醫藥大學、國際同濟會、國際獅子會等的邀請,針對如何以中醫治療取代精神科藥物教學演講。
—往期推薦—
◇倪師海廈公生平介紹合集
◇倪海廈先生弟子們聯合推出漢唐經方全球推廣網,歡迎關注
◇倪海廈傳承人李宗恩:中醫治療抑鬱症的幾個案例分析附直播音頻視頻
◇倪海廈傳承人李宗恩:從中醫生理學探討多種疾病的病因及治療,附直播音頻、視頻
◇倪海廈傳承人李宗恩: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系列匯總
—聲明—
1.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