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715脑科学日报NSR蒲慕明王立平
TUhjnbcbe - 2021/7/28 21:13:00

第期脑科学日报

01年7月15日

科学时讯

1,NSR

蒲慕明/王立平发现了声音交流的神经元

来源:iNature

狨猴是高度社会化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它们表现出丰富的发声,但复杂的声音交流背后的神经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近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研究所蒲慕明及王立平共同通讯在NationalScienceReview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狨猴A1中特定神经元群的存在,它们选择性地响应由同种狨猴发出的不同的简单或复合呼唤。

该研究表明声音的全局而不是局部频谱-时间属性的重要性。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呼唤诱发反应之间广泛的抑制性和促进性相互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清醒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声音交流背后的神经回路机制提供了基础。

阅读链接:

NSR

蒲慕明/王立平发现了声音交流的神经元

,CellResearch

徐华强课题组揭示抗偏头痛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机制

来源:BioArt

偏头痛是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5-羟色胺(5-HT)家族受体是偏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疾病的重要靶点。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种高选择性靶向5-HT1F的新型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拉米替坦,然而其选择性靶向5-HT1F受体的机理尚不明确。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在CellResearch上发表文章,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5-HT1F受体结合G蛋白以及抗偏头痛药物拉米替坦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拉米替坦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

阅读链接:

CellResearch

徐华强课题组揭示抗偏头痛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机制

3,研究

感知社会互动诱发瞳孔扩张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

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715脑科学日报NSR蒲慕明王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