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一项研究表明,测量眼睛视网膜(排列在眼睛后部的神经细胞层)的厚度可以用来预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残疾进展和复发情况。
研究人员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现实世界中,视网膜薄变的横向和纵向测量作为残疾恶化的生物标志物是可靠的。”
这项研究“EvaluationofRetinalLayerThicknessParametersasBiomarkersinaReal-WorldMultipleSclerosisCohort”被发表在“EyeandBrain”杂志上。
在MS患者中,更深层视网膜层的变薄与脑容量的下降有关。测量视网膜的两个特定层,即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和*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结构层(GCIPL),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变和残疾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既往研究表明,pRNFL厚度在88微米以下,GCIPL厚度在70-77微米以下的患者,残疾恶化的风险增加。GCIPL每年下降超过1.0微米和pRNFL每年下降超过1.5微米与功能和认知恶化相关。
相反,视网膜内核层(INL)的增厚作为MS相关炎症的标志,与复发的发生有关。
有趣的是,那些对疾病修正治疗(DMTs)有反应的患者INL会减少。
然而,由于这些测量结果通常从受控实验环境下的患者中收集,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视网膜变薄/变厚的速度可能与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不一样。
因此,团队开始确定视网膜层测量在预测现实世界中MS患者的残疾进展和复发方面的有用性。
研究人员初步筛选了名MS患者。他们的临床数据来自维也纳MS数据库(VMSD),其中包括几个参数,如流行病学、病程、诊断结果和DMT史。
在18岁后确诊,进行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并有一年及以上临床随访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值得注意的是,OCT是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视网膜的不同层次。
最终确定了60名患者,平均随访3年。pRNFL、GCIPL和INL厚度根据OCT扫描确定。在研究开始时,所有患者确定基线,纵向随着时间推移。
OCT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它是无创的、价格便宜的、易于操作和获取的、快速的,并能产生标准化的、可靠的定量测量。
在参与者中,41人(68.3%)至少有一次复发,24人(40.0%)在平均3.8年后发生残疾进展。研究结束时,扩大残疾状态量表(EDSS)的中位数得分为1.5,pRNFL的平均厚度为92.0微米,GCIPL的平均厚度为74.8微米和INL的平均厚度为34.9微米。
与稳定的患者相比,有残疾进展的患者pRNFL和GCIPL的厚度显著降低。
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研究开始时测量的GCIPL厚度低于77微米或pRNFL厚度等于或低于88微米的患者,残疾进展的风险增加3到4倍。
如果GCIPL每年变薄1微米或更多,pRNFL每年变薄超过1.5微米,这种残疾进展的风险增加近6倍。
在复发患者中,INL平均增厚0.9微米,在没有复发患者中,INL平均变薄0.3微米。
在统计上,研究人员发现INL增厚与复发几率增加有关。
然而,在研究开始时,INR厚度的测量并不能预测残疾的进展。
INR厚度可能是捕捉炎症疾病活动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也可能被视为治疗试验的结果衡量指标,尽管它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在个体患者中的潜在适用性似乎是有限的。
他们总结道:“我们的研究表明,GCIPL和pRNFL变薄的横向和纵向测量作为现实世界中残疾恶化的生物标志物都是可靠的,而INL增厚是复发的一个有希望的标志。”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为现有的证据提供了重要的新的一部分,因为它使用了在常规临床路径中收集的真实数据。
他们写道“展望未来,OCT测量的视网膜层变薄似乎是MS患者神经退行性变最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免责声明:本材料仅作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参考,旨在协助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或用药建议、患者及患者家属如对疾病治疗或用药有任何疑问,敬请咨询有资质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本材料并非产品推广资料,也无任何产品推广之目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googl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