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
脑中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患病后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的患者不能回归家庭及社会。
影响脑中风发病的原因不但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如环境、饮食结构,社会压力等因素同样导致脑中风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逐渐提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那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
4月30日,长治医院脑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小平走进长治综合广播直播间,交流并解答了听众咨询的有关中风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面的问题。
孙小平医生坐诊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一)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中风病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是大家公认的,从中风的发病率来说有高血压发病的机会比没有高血压的人高6倍。有关资料统计表明20%的中风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血压和中风的关系都是呈正比的,血压越高,中风的机会越多,死亡率也越高,如果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就能显著的降低中风病的发生。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大于等于mmhg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的患者必须进行规范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因为不合理的饮食,如过度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也可加速动脉硬化。
(2)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对检查出高血压的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天给药一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剂量。
2、高脂血症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血管阻塞和冠心病及中风的罪魁祸首,所以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则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液中运回肝脏,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防止它在血管壁沉积。高密度脂蛋白还可以携带血液中1/4―3/4的胆固醇。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还可能将过多的胆固醇从动脉粥样斑块中移走,所以被称为好胆固醇。高脂血症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的发病首先有动脉硬化的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有全身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如眼底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感、压迫感,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桡动脉硬化(脉弦硬),一般表现症状呈缓慢性发展,阶梯性加重。在临床上分三期:
(1)早期表现头痛、头晕、焦虑、紧张、易怒、激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这是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2)中期表现反应迟钝,语言贫乏,活动减少,强哭强笑,一侧肢体感觉异常,不对称性轻度运动异常,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脑实质轻度损伤综合征)。
(3)晚期表现一侧偏瘫,肌张力高,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障碍,失语,吞咽困难,二便失禁等。颅脑CT/MRI检查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白质脱髓壳改变。
(二)防治措施:
1、强调早期诊断(包括中青年人群)。
2、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稳定斑块,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还可服用活血化瘀药,如银杏叶,丹参滴丸,血塞通等。
3、饮食疗法:引起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硬化有关。血脂增高来源于饮食,因此要提倡合理饮食结构。一般饮食原则:
①低盐低脂饮食,因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调味品,但过多摄入使血压增高,血小板亢进导致中风。
②不要进食大量的糖,因为老年人糖耐量低,过量食糖可诱发糖尿病,还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而增高血脂,身体发胖。
③适当选择一些蛋白质,如豆类、瘦肉,因为蛋白质对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正常的酶系统,免疫抗体和激素合成,还可以推迟衰老。
④多选用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它可以抑制胆固醇在小肠内吸收。
⑤多吃蔬菜,水果,海产品,如淡水鱼、虾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⑥适当的运动,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运动一小时以上,每周至少运动3-5次,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4、糖尿病:糖尿病是中风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合并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所以要严格控制饮食,规范服用降糖药,加强运动,所谓管住嘴,迈开腿,使血糖尽快达标。
5、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中风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出5倍,冠状动脉硬化,心脏泵力减退,脑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缺血性中风,因此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左心室功能是预防中风的重点手段。
中风发病的诱发因素
近年来,经临床统计分析,约60%的病人可以找到诱发因素,约40%的发病者查不出原因。
(一)吸烟有高血压的吸烟者,发生中风机会比无吸烟者高出20倍,因为烟酒会影响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机制,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脂,是中风的易发因素,烟中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硬化而导致中风。因此戒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酗酒据统计长期酗酒的人中风的危险性比不喝酒的人高出3-5倍,特别是出血性中风,因酒的成分是乙醇,他能损伤大脑细胞和麻痹大脑皮层使人智力减退,胆固醇增加,加速动脉硬化,还会引发血管反应性变化,如心率加快,使血压升高,心律紊乱,并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中风。另外酗酒后语无伦次,定向力障碍,很容易晕倒,导致颅脑损伤或促发中风。
(三)情绪激动临床上常见情绪激动诱发中风,如生气。吵架、玩麻将,紧张焦虑等都可以使大脑皮层、下丘脑、血管舒缩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全身小动脉的持续收缩,痉挛,使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而诱发中风。
(四)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
1、过度疲劳指工作、生活、学习、家务过分的繁忙劳累,超负荷的脑力劳动,近年来看手机,使体力和精力耗损,免疫力下降,引起全身不适,还会引起情绪变化,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在原有中风危险因素基础上,诱发中风。
2、用力过猛或超重运动,包括搬运重东西,用力大便,洗澡,骑自行车等,因超量运动使心脏收缩增强,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而致中风。
(五)气候因素
专家发现,在一年四季冷暖交替变化及大寒大暑之时,中风的发病率会猛增。
因为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紊乱,寒冷可使血管收缩痉挛,使血流变慢,暑热多汗失水,使血液浓缩、粘滞,使脂质和血小板容易附于血管壁,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再加上机体调节功能下降、病变的血管不能适应气候的骤变而诱发中风。一般讲脑出血多发生在寒流之后,气温又猛然回升之时。脑梗死多在暑季及由暖转寒时发生率明显上升。所以当我们在季节交换,或大寒大暑之时和降温防暑准备,要适时增减衣服和补充水分,同时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
为此在这里为朋友们提出十条忠告:
1、预防中风的钥匙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凡具有中风倾向的人应该提高预防中风的意识,因为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2、预防中风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控制高血压,高血压者应保持血压的稳定。
3、遇到任何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征兆,应立即去送院检查,已明确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最好住院治疗。
4、要重视对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都是中风发病的基础。
5、将你的食盐控制在每天5克左右,同时要补充含钾的食物,也不要忽视钙的补充,鱼蛋白质豆制粗粮、奶制品和蔬菜瓜果是最适合于你的饮食,要少食甜食和动物脂肪。
6、吸烟是绝对有害的,不要喝烈酒和醉酒。含碳水化合物和咖啡因的饮料要少喝。
7、坚持运动锻炼,此来好处很多,还可以减肥,绝不要放弃廉价的健康之道。
8、培养乐观的情绪,并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要心胸开阔,心地宁静。保持心理健康。
9、不要以为血压不高或者是血压高无症状而思想麻痹,要定期每年要体健一次身体。
10、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多看一些保健知识,这才是真正关心自己的健康,不要做任何对自己健康不利的事。
FM94.9长治综合广播
《医院》节目预告:
长医院
5月6日(星期一),主讲人:长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慧青。
张慧青,长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医2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特别是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
先后发表1篇SCI论文,2篇国家级论文,5篇省级论文。曾参与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山西省医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MDT学组秘书,山西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上消化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治市普外微创质量控制部副主任,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专业长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秘书等职务。
参与节目的方式:
收听频点:FM94.9、AM首播时间:上午9:30—10:30重播时间:晚上21:00—22:00
健康
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