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各型超敏反应别再分不清了
TUhjnbcbe - 2021/8/29 16:21:00
北京中医医院湿疹 http://m.39.net/pf/a_8890891.html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I、II、III、IV四型。

I、II、III、IV超敏反应有何特点

I型超敏反应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发生快,消退快;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少部分可发生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医学免疫学》

临床常见疾病:青霉素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

II型超敏反应

由抗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抗原的特异性Ig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发作较快。

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图源:OncohemaKey

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也可引起)、Graves病

III型超敏反应

由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医学免疫学》

临床常见疾病: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肾小球肾炎、血清病。

IV型超敏反应

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免疫应答。IV型超敏反应较慢,亦称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在再次接触抗原后24~72小时出现。

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医学免疫学》

临床常见疾病: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接触性皮炎、Th1和Th17介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表1四型超敏反应的区别

??????点击进入
1
查看完整版本: 各型超敏反应别再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