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正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52392.html三段小故事,先给大家介绍免疫力的利害。五十多岁的杨秀芝,在苗栗经营家具行。去年初夏常被人问「去哪里玩,怎么晒那么黑?」还有人看她脸上紧绷没有皱纹,好奇「是不是打肉*杆菌?」她看看黯黑的脸、手部肌肤,猜想可能是不久前到缅甸、垦丁玩,日晒过度所致。注重形象的她,赶紧奔向Spa中心,买了10次美白疗程,积极祛黑。做了一次没什么效果,第二次去时她忍不住责怪产品不佳,店员却告诉她,背部皮肤硬硬的,要她注意。她两、三年前曾因为上背疼痛、僵硬,做水疗,这回改用经络按摩。尽管按完后更痛,对方却告诉她「愈痛愈有效」。她渐渐觉得不对劲,在诊所检查肝、肾功能,都没问题。不医院检查,这才发现,既不是日晒,也不是身体疲劳,而是猛爆型的硬皮症,并且肺部已纤维化。七、八年前,林玉芳(化名)任职的公司即将成立,她无暇顾及已好几个月严重咳嗽、发冷等感冒症状,拼命忙着策划相关行销专案,只想撑过就好。新公司成立后,身上几处大关节却开始轮流痛,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跑来跑去。尤其手腕,常一痛就持续两、三天。3个月后,她早上醒来常全身僵硬、不灵活,不能马上起床。认真工作的她终于在同事不断催促下求医,抽血检查后被告知「慢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都呈阳性反应」。那年,她才30岁,青春正美好。朱玫清楚记得,25岁时她正在会计师事务所疲累地工作。从某一天起,有一阵子每天低温发烧(约38℃),愈到下午烧得更厉害。而且,一向酷爱运动打篮球、很少生病的她,三不五时感冒、关节痛。人也特别容易累、一早就没力气,还猛掉头发。脸上也长出像蚊子咬过一般的小斑,不痛不痒,只是红红的,却一直好不了。去看皮肤科,医生说是「脂肪腺发炎」。一次到野外露营后,脸上的斑愈来愈红,甚至破掉,水水地,医院求诊。至今,她已跟胶原病共处25年。尽管积极开朗面对,但体力不敌意志力,早在23年前,她因为关节坏死,已换了两边人工髋关节。6年前,又换一次左侧关节。硬皮症、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胶原病……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望之生畏的怪病名,有个共同语言:自体免疫疾病。事实上,还有其他几十种的病名,从非常陌生的,如天疱疮,到熟悉一点的,如干癣、僵直性脊椎炎、第一型糖尿病(是的,它也是),都属于这一大群疾病。甚至像甲状腺机能亢进,有六~八成肇因于也是自体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心脏病」、「癌症」,几乎人人如雷贯耳、闻之色变。至于「自体免疫疾病」,许多人听都没听过,脑筋动得快的人也许还猜想:跟艾滋病有关吧?尽管这几个字对你来说,也许很陌生,但它却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的重大疾病,每31人有1人得病。另有文章指出,在已开发国家,有这类疾病的人愈来愈多。而台湾虽然没有整体明确数字,但根据健保局在民国88年统计,过敏免疫风湿疾病已是门诊第三常见疾病。另外,最近十年来,台湾地区的自体免疫疾病,包括免疫风湿疾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更且,属于这一群疾病中的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数,跟其他国家相比,台湾人的罹病率明显较高,台中荣总副院长蓝忠亮、免疫风湿科主任陈得源指出。可是有多少人了解它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具有分辨「敌」、「我」组织的能力,当有细菌、病*等外来物入侵人体(即「感染」),免疫系统会制造特殊蛋白质「抗体」攻击外来物。但发生自体免疫疾病时,免疫系统却迷失方向,制造的抗体(叫自体抗体)反过来攻击应该保护的身体组织、器官;或者在对抗外敌之后,战胜的免疫*团却不肯解甲归田,继续攻击自身。并且因为免疫系统分布全身,所以「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免疫侵袭的对象,」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余家利指出。包括神经、胃肠、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黏膜和其他结缔组织、眼睛、血管等……,随时都能引爆体内烈火,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有时,免疫叛*只攻击一个器官或组织,例如桥本氏甲状腺炎(攻击甲状腺细胞)、第一型糖尿病(攻击制造胰岛素的漜茩M);更多时候,叛*发动全面攻击,多重器官、组织一一沦陷,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最难缠的就是内乱,」台北荣总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林孝义这样形容。尽管更多免疫学进步的研究,帮助医界了解,原来以前一堆莫名其妙的怪病怪症状,都跟免疫系统有关,把它归在自体免疫疾病大家庭里。但目前,一旦得自体免疫疾病,医界还没办法治愈它、不能断根,只能用药治疗症状、缓解疾病:意谓治疗一阵子后,它可能销声匿迹,让人病情好转,但在某一天可能又突然猛烈反扑,卷土重来。当真天妒红颜,女人难为?更重要的是,一般跟性征无关的疾病种类中,几乎很少有一种病像自体免疫疾病这般,胆敢有那么大的性别歧视。整体来说大约每四个病人中,有三个是女人;而且尽管各年龄层都可能发病,但却特别偏爱对生育年龄的女性下手!在某些疾病,男女差异更大。例如,女性得红斑性狼疮的比例,约是男性的9倍。许多科学家认为,女性荷尔蒙(如:动情激素)可能难辞其咎。部份原因是因为许多自体免疫疾病在女人初潮之后发作;而更年期后,病情比较容易趋缓。丰富的女性荷尔蒙,让女人娇艳如盛开的花儿,但似乎也容易招来上天的嫉妒。一些医生临床观察,红斑性狼疮病人,很多是很漂亮的女孩子,天妒红颜,令人感叹。而为了承载上天赋与的神圣使命,女人怀孕时大量分泌女性荷尔蒙,也提供自体免疫疾病发病的温床。台大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教授江伯伦指出,女性荷尔蒙会促进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制造更多抗体,以供给胎儿有较强的免疫能力,顺利成长。但在这过程中,却也可能制造出较多会攻击身体组织器官的自体抗体,因此更容易发病。余家利教授并解释,免疫系统大致可分成「细胞性免疫」、「液性免疫」两种,互为均衡。怀孕后,母体会降低细胞性免疫,避免细胞性免疫系统攻击胎儿这个半外来物,此消彼长下,液性免疫较强,偏向液性免疫反应的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红斑性狼疮,在怀孕时就会首次发作或病情加剧。至于偏向细胞性免疫的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部份病人怀孕后病情会缓解。无论如何,当女人脱茧而出,荷尔蒙变动较剧烈时,包括青春期、怀孕,或产后,自体免疫疾病特别容易蠢蠢欲动,反噬自己。匍匐前进的敌人不过,即使你是女人,恐怕也不免怀疑「这一个个拗口的病名,与我何干?」问题在于,自体免疫疾病不像撞到后,肿个包,或割到后,裂个伤口,那样大剌剌地宣告:受伤了。而是很低调、让人难以注意的氛围下,免疫叛*竟这么张牙舞爪地在体内酝酿、翻腾,搅得轰轰烈烈。就如前述真实故事中的三位主人翁,没一个人会想到,自己的身体竟然跟自己过不去?很多时候,危机总是被大大忽略掉。医界发现,自体免疫疾病的症状差异很大,端视哪种疾病而定。不过,有一群很常见、非特异的症状,却常伴随不同的自体免疫疾病,尤其是胶原血管类的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症、干燥症等)。这些症状包括:疲倦、头晕、不适、轻微发烧。而这样的症状,谁不曾有过?本身有红斑性狼疮,二十多年来在病友团体中持续帮助其他人的龚丽娟说,一些病友发病状况很像感冒。也有不少人一开始发病,免疫系统就攻击肾脏,造成水肿,结果病人误以为发胖,拼命减肥。又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在中年。有的病友四十几岁这里酸、那里痛,觉得理所当然,持续做指压、按摩、推拿,根本弄错方向。即使医生,面对变化复杂的自体免疫疾病,也可能难下诊断,甚至误判。过年前,台中荣总陈得源主任接到一个转诊的年轻女病人。她因为发烧、肚子痛,被外科医生诊断是盲肠炎,开刀治疗。没想到手术后依然高烧,直到转来免疫风湿科,才被正确诊断出是红斑性狼疮作怪。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魏正宗的博士论文曾调查,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平均被3个医生误诊,到第四个医生才得到正确诊断,平均延误治疗5年。何况每个自体免疫疾病病人的病情严重度不一,有人很轻微,有人很严重;有人的病症还可能「未分化」,属于哪一种疾病,大家也还搞不清楚,有待追踪。甚至有时不见得只有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可能几个疾病重叠在一起,更复杂。「一段时间表现是这样的疾病,一段时间后,又表现成另一种疾病,」台大余家利教授说。干燥症最容易跟其他自体免疫疾病合在一起,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发病一段时间后,会并发干燥症。干燥症主要破坏人体的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门诊中常听到已发病一段时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告诉医生「我怎么很渴?」、「眼睛很干涩」,余家利指出。另外,也有红斑性狼疮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重叠硬皮症……等等。留心警讯,救你一命但在这些千变万化难缠的疾病前,有一些身体警讯,还是好心地预告接下来的灾难,端视你能否留心注意,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龄。例如,早上觉得膝盖有些僵硬。你可能心想「大概运动过度了!」但如果继你上次剧烈运动后已经过了好几个星期,膝盖还是僵硬,可就不寻常了。因为自体免疫疾病会造成关节慢性发炎,而且通常喜欢找上三十几岁的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关节肿胀是很重要的警讯,」台北荣总林孝义主任提醒。他也叮咛,一些中年妈妈如早上起床,常常觉得手掌僵硬及疼痛,持续很久甚至超过一、两个小时,也是一种不寻常的征兆,因为自体免疫疾病也常找上四、五十岁停经前后的妇女。另外,多位专家也建议,关节痛,尤其如有红肿热痛的关节炎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不明原因的发烧(不是感冒、感染引起);淋巴腺肿起;莫名疲倦、没胃口、不适;血液方面异常(不论贫血、白血球降低、血小板降低等)等,也不要轻忽。而有些女性常觉得手脚冰冷、十指毫无血色,可能也隐藏重要征兆「雷诺氏现象」(Raynaud’sphenomenon):遇冷或情绪不稳(如紧张)、压力增加等情形时,因为血管收缩,手指甲、脚趾变苍白、发紫,一段时间后,变红色或紫红色。除了一小部份有B型肝炎、C型肝炎的人会有雷诺氏现象外,更重要地,它常是红斑性狼疮、硬皮症、皮肌炎、干燥症、混合结缔组织病等自体免疫疾病的先兆。「遇冷,指甲有明显变白,要特别注意,」余家利教授提醒。杨秀芝从好几年前起,手脚就特别容易感觉冰冷,但她以为是血虚,买四物补身。医院求诊,医生一看她的手在冷气房里呈紫色,告诉她「是雷诺氏症」,并诊断出硬皮症后,她才恍然大悟。另外,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病友都呼吁,一旦出现以前都没有的症状,且又很持续时,就要注意。另外,基因可能让某些人具有更容易发生自体免疫疾病的体质,但不是唯一因素。环境、气候、阳光、化学药品、药物、食物等,都可能是诱发因子。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是热门研究话题。它在每个人体内都有,主要功能是调节免疫反应不至于太过。台大江伯伦教授指出,医学界开始思考,也许大部份人体内都存在自体免疫细胞,但因为有调节性T细胞,而能平衡免疫系统,没有发病。至于何时免疫系统会失去平衡,目前还不清楚,但一旦自体免疫反应太强、超过调节性T细胞能控制的范围,体内熊熊烈火马上燎原。「不要以为自体免疫疾病是离你很远的事,」江伯伦提醒,很多病人其实找不到家族史。所以,自体免疫疾病绝对不只牵涉基因,「整个生活环境要注意!」虽然自体免疫疾病目前无从防起,但保有健康之道,或可降低诱发自体免疫疾病的风险。这包括饮食均衡、多运动、睡眠充足、作息正常等,以及:
01
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险群
如果有自体免疫疾病家族史,要特别注意。如有必要,也可抽血检测有没有特定基因、抗体。但家族成员可能不一定得同样的疾病。例如,外婆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妈妈有红斑性狼疮,而女儿有糖尿病。台中荣总蓝忠亮副院长建议,如有红斑狼疮或自体免疫疾病家族史,生病时(尤其是莫名出现的症状)可主动告知医生,协助诊断。
02
戒烟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抽烟会增加得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同时对以下这些病都有不良影响:红斑狼疮、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抗体症候群(血液中有抗磷脂抗体,常会有反覆自然流产、动脉或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状)。
03
摄取深海鱼油
研究发现,饮食中如摄取过多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Omega-6,摄取较少Omega-3脂肪酸,会提高得心血管疾病、癌症、发炎反应,还有自体免疫疾病的机率。Omega-6脂肪酸主要来自于玉米油、芥花油、*豆油等植物油。Omega-3脂肪酸主要来源有鱼油、鲭鱼、鲑鱼、鲔鱼、鳟鱼、虾、鳕鱼等。也有研究指出,补充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发炎反应;减轻跟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的疼痛和僵硬。
04
足够的维生素D
研究发现,体内有比较多维生素D的人,比较不会有第一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自体免疫疾病。维生素D可帮助动员跟调控免疫系统。它可协助细胞不变成恶性;当细胞变恶性时,它还具有鼓励细胞自我破坏的功能。除了「适量」在户外活动,帮助身体自行合成维生素D外,乳制品、鱼肝油等,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来源。
05
少油少热量
钻研免疫学领域的江伯伦教授指出,如果偏好高油、高热量和油炸的饮食,体内的发炎物质会比较高,较容易诱发自体免疫疾病。
06
做好防晒
皮肤曝露过多紫外线,可以诱发红斑性狼疮。夏天即将来临,出外别忘了遮伞、戴帽,擦防晒乳或穿抗紫外线衣服,同时尽量避开上午10点~下午2点,阳光最烈的时段。
07
不乱吃改变免疫力药物
吃增强免疫力的药,反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平衡,有时将诱发自体免疫疾病。苜蓿芽吃得少倒无妨,但吃得多已被证实会引起或恶化红斑狼疮。蓝忠亮副院长曾在媒体撰文,提醒民众,苜蓿常掺杂在其他食品,有些标榜是天然维他命或健康食品的制品,也常含有苜蓿成分,要小心食用且不要过量盲目食补。
08
放弃A型人格、减少压力
压力确实会诱发自体免疫疾病,而对已发病的人来说,压力荷尔蒙也会恶化发炎反应,加重病情,更要减压。一些自体免疫疾病病友也分享,他们发病前的个性倾向完美,无形中不断给自己压力。所以,放弃A型人格特质,时常蜡烛两头烧的三明治妇女,更要找时间放轻松。不过劳,并养成运动习惯或其他休闲嗜好,跟人有互动、有情感支持,降低压力指数。医院副院长张恒鸿更建议,生活高压的现代人不妨练太极拳或做缓慢、柔和的运动,「要开始去感觉自己的身体,那是免费的每日健检!」
09
乐活过日子
研究人员愈来愈重视环境污染和自体免疫疾病之间的关连,并发现许多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癌症、不孕问题的化学物质,同样也会加重、恶化自体免疫疾病。例如,老鼠的实验发现,暴露在一种用来杀蚂蚁跟捕抓蟑螂的克敌康(chlordecone)杀虫剂后,红斑狼疮发作。也要避免重金属污染。例如,研究已证实,汞本身就能诱发自体免疫疾病。医药带来新希望民国65年台北荣总成立全国第一个免疫风湿科,蓝忠亮任总医师。他回忆,当时收治的红斑性狼疮病人都很严重,八成的人得住加护病房。许多民众一听到得这个病都视为绝症,还有人因为太绝望,坐火车到石牌看病时,跳车自杀身亡。但现在,自体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已大有进步。像红斑狼疮,20几年前,每人中约只有5人能活超过5年,现在已大幅提升到每人中有90几人。另外,临床上不乏已停药数十年都没事的自体免疫疾病病人,有人连自体抗体都不见,免疫系统回复正常。除了类固醇或化疗药物等,抑制调节免疫系统,近年来也有更多有效的新疗法。例如,以阻绝体内刺激发炎细胞激素「肿瘤坏死因子」为标靶的生物制剂「恩博」(Enbrel);刚获卫生署核准上市、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单株抗体「复迈」(Humira);另一种药Remicade在台湾也即将上市。这三种药可有效延缓因类风湿关节炎造成的关节损害。单株抗体的生物制剂也开始用来治疗红斑性狼疮。科学家也试图以新方法,在症状出现前,发现血液中的抗体或透过基因标记的方式,提早侦测到疾病。目前检验方式也较多,并已知几种抗体跟自体免疫疾病之间的关连。例如,红斑性狼疮跟抗DNA抗体;干燥症跟SSA、SSB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跟类风湿性因子(RA因子)或抗CCP抗体。尽管抽血做抗体检验不能百分之百断定有没有病,但仍不失为帮助医师诊断的利器。一分钟医学教室1.发烧不退,但没有感染现象2.发烧合并皮肤红疹或关节肿痛3.不明原因的蛋白尿、神经病变或内脏器官的病变4.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器官侵犯的症状5.C型肝炎病人并有肝脏以外的症状6.不明原因或早发性血管栓塞等。类固醇会伤肾吗?不少自体免疫病人听到治疗要用类固醇,都会退避三舍,深怕肾脏受损,最后要洗肾。但医生澄清,类固醇不但不伤肾,甚至还可以救肾。台中荣总副院长蓝忠亮指出,民众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是因为很早期医界对怎么用类固醇较没经验,用得过量而有很多副作用。其中一个是感染,很多病人除了因为病情致死外,也有因为感染而死的。但目前大家在治疗病人时知道怎么用类固醇,见好就收,也会搭配别的免疫抑制药物,尽量减少类固醇用药或什至不用。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余家利进一步解释,类固醇虽会造成副肾萎缩,但副肾不是肾脏,两者功能完全不同。更重要地,肾脏假如碰到免疫问题,很多时候要靠类固醇帮忙治疗,例如发生严重狼疮肾炎,医生还得积极用类固醇等药物来救病人一命。「类固醇会保护肾脏,而不是伤害它,」他强调。但临床屡见许多病人误信类固醇会伤肾或担心类固醇的副作用,擅自减药、停药,让医生忧虑不已。因为这么做,反而会出现「反弹现象」——用药一段时间后,突然不用药,病情会比未治疗前更严重,有时甚至会致死。所以,如何用类固醇,一定要由医生来决定,「最忌讳病人自己调类固醇药量!」多位免疫专科医师提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