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偏头痛症状学
TUhjnbcbe - 2021/12/13 17:04:00

偏头痛症状学

很多患者偏头痛发作存在诱因,所以正确及早识别,在预防和治疗偏头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偏头痛与遗传有关,尽管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了解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有时候会起到一定作用。

一、偏头痛与遗传

偏头痛具有家族聚集性,约50%的的患者直系亲属也患有偏头痛,但是偏头痛具有异质性,其遗传学机制并不明确。随着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新的偏头痛易感基因陆续被发现。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很低,它的定义为:伴有运动障碍的先兆性偏头痛且有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患有此病。该病的遗传学机制目前研究得相对比较透彻。目前确定的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的致病基因有3个:CACNA1A、ATP1A2、SCN1A,分别称为FHM1、FHM2、FHM3基因。前庭性偏头痛在临床上很常见,还具有遗传倾向,所以医生一般在询问家族史时至少问3代。该病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为主要表现,可伴恶心、呕吐、或/和头痛,也可以具有畏光、畏声、视觉先兆等临床表现。患者头痛形式会随年龄出现变化,青少年时期多表现为头晕/眩晕,青中年时表现为偏头痛,老年(更年期)后表现为头晕/眩晕。

候选基因研究也是偏头痛遗传学研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方法。偏头痛相关候选基因比较多,如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神经肽相关基因、5-羟色胺系统相关基因、多巴胺能系统相关基因、血管因子相关基因和激素相关基因。此外,偏头痛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也比较多。

偏头痛是一种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学机

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大批各种遗传学研究方法筛选出来的偏头痛候选基因需要大量实验验证。

二、偏头痛与诱因

在偏头痛的一般治疗中,识别并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非常重要。

1.不良情绪: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容易诱发偏头痛或加重头痛程度,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健康的状态非常重要。不光是偏头痛,其他很多疾病也是如此。关于调节情绪,有很多药物和方法手段可供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2.避免劳累和压力:保持适度睡眠,睡眠过少和过多都可以诱发偏头痛,但这个“度”因人而异,需要自己不断去探索和把握。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应寻求医生帮助,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3.避免服用诱发药物:硝酸甘油、利舍平、维生素A、肼屈嗪、氯米芬、甲状腺素、吲哚美辛等;

4.避免服用诱发食物:酒、巧克力、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腌、熏制品、发酵食物)、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腌、熏制品、泡菜、发色剂、防腐剂)、柑橘类水果、糖精、味精。当然,具体有人而异。记录“进餐日记”,追踪发现可能的诱发食物,以后尽量避免。除了食物的种类,因素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都可能导致偏头痛发作,所以每天尽量固定时间进食,避免较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

5.避免诱发理化因素:噪音、强光刺激、较大温差、特殊气味(汽油、酒精、油漆等刺激性气味)。偏头痛病人常常畏光和畏声,也说明,要尽量避免造影、强光刺激。过于明亮或闪烁的光,如黑暗处的电脑、手机显示屏,所以发作间期戴墨镜或遮阳帽,关掉电子设备或者把屏幕调暗。温度、湿度、气压的突然改变,很容易诱发偏头痛。所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偏头痛症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