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家的建言:被誉为营养学爱因斯坦的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发自良心的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愈营养的食物,食入的越多愈危险?历时40余年的验证的结果,震撼了全球66亿人的健康大发现!
以下是现代人所不相信的事实真相
1、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来自吃得最好且无节欲家庭。
2、只要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动物性蛋白质,肾结石复发的病患就能不药而愈。
3、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植物为主食的中国男性的17倍!
4、摄取最多牛乳和乳制品的国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5、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祸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质。
6、研究统计,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初期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有80%会死亡。
7、大部分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时的考虑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而不是患者身体健康基础。
8、有的医生让病人吃了许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钱,甚至达不到治疗效果,其实只要从营养方面调理也会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9、医师可以诊断病症、动手术、开药方,但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的培训。
10、没有任何手术或药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患者的慢性疾病。
如果你想活得健康,请务立刻身体力行,改变你的饮食吧!我们从小长到大,没有一位是吃保健品长大的,更没有是靠吃药吃大的,但如果不吃饭谁也长不大,这是不变的事实,却被所有人忽略了。
专家建议:全国首席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认为:长寿秘诀为:多喝白开水,饮食八分饱,日行一万步。“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话——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就可轻轻松松活到九十岁。如果你不听话,还敢拿自己的生命任性的话,活不过90岁那就是你的错!”
健康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因为父母把你养大期待你养老送终;女人爱人你期待你与她白头偕老;你们爱的结晶是你传宗接代的义务,同时需要把孩子抚养成人造福社会,这样的生命才叫有意义的生命。
与同年龄人比、与同学比、与战友比、与同事比,如果你没有健康很难享受自己创造的小康生活品质。对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关心。相信上海膳道实业有限公司给出的健康调理方案,膳道所采用的是根据医院的体检报告,根据膳道公司的要求填写目前的身体表现症状,再由公司免费提供的经脉检测仪,然后由国内外营养学家、细胞学家、生物学家等七名博士研发团队结合以上所提供的各种数据通过精确计算您身体内的个人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间的比例、排列、组合,然后是量身订制的一款专属于自己的健康产品!
三十年后前后的中国人:全国首席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讲了这样一件事:30几年前,他接待了一个来访的美国医学代表团,住在当时非常高档的燕京饭店。代表团的一位负责人早上拉开窗帘,看到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非常壮观,感慨地说:“中国人很健康!”30年后,还是这位负责人,又一次来到北京,仍然是住在豪华的饭店。他早上推开窗户,只见长安街上高楼林立,富丽堂皇,车流滚滚,但这个“车”已由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他长叹一声:“中国人得病了!”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2~13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三四十岁的人心肌梗塞不罕见,已占了心梗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出门就打的,进门坐电梯;烟酒不离身,洋快餐不离口;家家都有锅,家家不做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医生,但却不知道医生也生病,几十亿的国民却很少有人真正意义上重视预防生病。
“疾病发展几十年,致残致死一瞬间”,很多年轻人无知地用生命去赚钱,都来却让儿女拿钱从医生哪里买命,顷刻之间让儿女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却不会有人去总结这个变革事实,为什么呢?难道还不值得世人却反省吗?
明天的我们该怎么办?胡大一教授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持日行万步路: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很多人既不落实,也不能够坚持。“总认为运动是很闲的人的事情,健康与自己无关,癌症离自己远着呢。”
大家感觉胡大一教授比您忙不?教授说,开会时间,如果离会议楼不远,他一定会走着去;会间休息时间,他一定会起来走动走动;在候机厅候机时他会不停地走;出行他尽可能乘地铁、坐公交;上楼的时候,别人乘电梯,他会走楼梯……“教授会正常带计步器锻炼身体,11年来每天坚持走1万步,这是他不变的原则。”
胡大一教授认为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对心脏负担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平时可练练小哑铃、橡皮带等。胡大一让大家记住有氧运动中的“”:每天运动1次,持续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适宜心率=-年龄。
二是坚持饭吃八分饱,要有适度饥饿感:胡大一教授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原则:总量控制八分饱,合理搭配不过分。食盐量每天不超过5克,特别是东北地区饮食偏咸,更要减盐;少吃或不吃超市里卖的熟食,吃方便面调料包只用三分之一就足够了,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适度吃瘦肉,或鸡鸭及鱼肉;海鲜适度;鸡蛋每天1个,如果胆固醇高或有冠心病,就每星期吃4~5个。如果到了中午或下午四五点钟,你感觉到有点饿,说明这一天的食量是合适的。三是喝酒有度,白酒每天别超1两:胡大一教授提醒,吸烟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种疾病。烟草中的尼古丁是*品,其成瘾性与XX相似。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最经济的方式,可降低36%的死亡率。
酒倒是可以适当喝一点。有些报道说,适当喝酒可以保护心脏,其实这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有人说喝酒可以升高体内的好胆固醇,其实走30分钟的路或做点运动就可实现。如果你不喜欢喝酒就不要主动去喝;更别相信“买酒保健康”之类的商业广告。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男性每天1两(50克)白酒,2两葡萄酒,毫升啤酒,三选一即可。女性减半,孕妇不能喝酒。
四是永远记住一组爱心数字“”:
“”是血压达标值。要保护心脏,必须把收缩压降到毫米汞柱以下。
“6”是血糖达标值。建议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升以下。
“”是血脂达标值。低危人群总胆固醇须低于5毫摩尔/升;患糖尿病或吸烟者,总胆固醇须在4毫摩尔/升以下;高危人群,即有多项危险因素,如既有糖尿病又吸烟的人,总胆固醇必须控制在3毫摩尔/升以下。
“0”是指零吸烟。
“”是指腰围。中国男性要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女性在2.6尺以下。
五是保健定期输液,不如多喝白开水:季节变换时,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
身体本身是个无菌环境,输液则是有创伤的,这种输液无效也不安全,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根本没有必要输液。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那是花钱买风险。
六是淡泊名与利,广交善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而不思“八九”。在过去老人会说:人到70古来稀,但现在活到90岁应该是常态,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人生目标:不过99,轻易不能走,让我们向着岁迈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