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的波动而导致狭窄远端一过性缺血。
2.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表面形成血栓并脱落,形成所谓的动脉-动脉栓塞。当栓子自溶或侧支循环开放后,血流恢复,症状缓解。栓子亦可为心源性。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每次发作持续5-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症状完全消失,一般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常反复发作。
1.颈动脉系统TIA:通常表现为发作性单肢轻瘫最多见。少见特征性症状有: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征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k失语及传导性失语)。可能出现的症状:⑴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⑵对侧同向偏盲。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复视、构音障碍及运动感觉障碍。可有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表现为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
②双眼视力障碍(一过性黑蒙):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者每日数十次,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发作。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20分钟左右,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鉴别诊断
应注意TIA临床诊断扩大化倾向。某些常见症状如麻木、单纯头晕或眩晕等并非TIA。意识丧失不伴后循环(椎-基底动脉)障碍的其他体征、强直性及(或)阵挛性发作、躯体多处持续进展性症状、闪光暗点等不属于TIA特征性症状。
(1)局限性癫痫:一般出现肢体抽搐或发麻,持续时间短暂仅数秒至数分钟,常自一处开始渐向周围扩展。脑电图多有异常,脑内常有局灶性病变,辅助检查可能发现病灶。
(2)梅尼埃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但发作时间多较长,往往超过24小时,伴有耳鸣,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听力减退。本病除有眼震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局限性体征。
治疗
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发作。应将TIA视为急症,尽快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病机制,启与动卒中预防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在/90mmHg水平以下。所有非心源性患者均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是基线LDL-C水平下降50%或达到1.8mmo/L以下)。对颈动脉动脉硬化粥样斑造成狭窄(狭窄大于70%)或伴血栓造成TIA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或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
抗血小板聚集剂可减少TIA发作。可选用阿司匹林(aspirin)50~mg/d或氯吡格雷(clopidogrel)75mg/d。对心源性者,应予以抗凝治疗,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药物有华法林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