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客座助理教授(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研究员)任若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胜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竺立哲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Th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在线发表了“StructuralInsightsintoSphingosine-1-phosphateReceptorActivation”的研究成果。任若冰课题组博士后玉蕾叶、博士生甘冰、汪胜课题组博士生贺莉聪、竺立哲课题组博士生题如涓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第一单位。
人源S1PR1结合三种激动剂小分子的高分辨率复合体的结构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高等生物中高度保守的活性鞘脂类代谢物,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如介导淋巴细胞迁移、保持血管的完整性以及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对免疫和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S1P信号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自免疫失调、癌症和肾病等多种疾病[1]。
S1P通过结合不同的S1P受体亚型(S1PR1-5)激活下游信号通路。S1P的5个受体都属于G蛋白结合的受体A类家族。其中,S1PR1由于能够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迁移,受到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