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春季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温,草木生发萌芽,万物复苏。人体内以肝、胆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活跃。
对老年人而言,气候乍寒乍暖,常常发病或宿疾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老年人最易复发偏头痛、胃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等,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原则上养阳为主,养阴为次。春季阳气升发养生者应顺时而养,要注重保护萌生的阳气,使之在体内逐渐充沛旺盛。春应于肝,肝性喜条达.故务使精神愉快,气血润畅;初春暖凉交错宜随气候变化而加减衣服等。
下面就由中保堂向各位介绍几个春季老年人养生诀窍:
01顺应肝气,调畅情志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肝者,罢极之本,*之居也……通于春气。”春属木,与肝相应,春气主升,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是发陈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一冬,至春日发泄,始无抑郁之患。
因此,春令之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生发之阳气,顺应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畅,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季要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生机,以应春日之“养生之道”。《管子·内业》云:“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提出保持乐观情绪来达到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易出现胸闷、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要特别注意调适心理,稳定情绪,积极寻求闲情逸致,以调养肝气,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02重养脾胃,以滋本源
老年是生命过程中人体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而机体衰老主要因气血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亏损所致。
人身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先天之本,“必得脾之充养,始能源泉不竭”,故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防止“饮食自倍”和“膏粱厚味”损伤脾胃,尤其是老年女性,阳明经脉空虚,脾胃虚弱,更要注意营养均衡,“谨和五味”,不可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
03动以养形,怡情养性
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也相应地开始恢复生机。养生应“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各种修身养性之术而达到动以养形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养生莫善于习动”,适当运动是健身养形的根本措施。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户外活动,以适应时令特点,这样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既可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祛病健身。刘燕奎
主治医师
专家介绍从医工作30余年,有病房、门诊、康复管理经验。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国医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多所医药大专院校教学授课。擅长诊治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参编著作多部并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专业科普文章多篇。
擅长治疗:
1、中西医结合、内外治法结合、针药结合、针灸康复、三伏贴、三九贴、膏方丸药、理疗耳疗等方法,疗效显著、费用少、疗程短。2、慢性病、老年病、内妇病、皮肤病、内分泌及肿瘤并发病,对亚健康、养生保健有丰富的临床指导经验。坐诊时间周五上午
交通路线:6路、(K)12路、(K)29路、35路、(K)路、路、路、路、11路、路、23路、路、路、路、路、路、26路、46路、路、路、路、路、路等公交车南门外车站或地铁永宁门站沿长安北路向南出发米后左转沿体育馆南路直行58米中保堂碑林中医门诊部。注:本表仅供参考,具体门诊变化以当日实际坐诊专家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